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血管增生抑制劑在治癌上的運用

发布日期:2014-10-25 22:38:13 浏览次数:1603

【本報訊】

由於癌細胞在生成時必須仰賴周遭血管供給養分,而癌細胞不但會搶奪周邊血管送來的養分,還會自行增生血管,掠奪正常細胞所需的營養。因此,如果可以讓周遭血管萎縮,或將增生的血管切除,就可以達到「餓死」癌細胞、治療癌症的目的。

這是美國佛克曼醫師提出終結癌細胞的「飢餓理論」,這項學說也成為新世紀抗癌藥物研發的重要方向。醫學界預測,血管增生因子領域的開山鼻祖佛克曼遲早會贏得諾貝爾醫學獎殊榮。血管增生抑制劑成為新世紀的明星藥物,各國莫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製血管增生抑制劑這方面的研究。美國可望在兩年內核准第一個血管增生抑制劑;中國大陸在中藥裡找到切斷癌症病灶血路的新藥;台灣則在蛇毒、綠茶中發現有潛力的抗癌成分。

師承自佛克曼、美國血管增生基金會醫學顧問李維麟(William W. Li)日前在第五屆國際亞洲臨床腫瘤學術年會中指出,全世界都在尋找血管增生抑制劑,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五十種新藥在美洲、歐洲及亞洲進行臨床試驗。他指出,在美國約有四十種血管增生抑制劑正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階段,第二期臨床試驗者約二十種,進行到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則有十二種,共計有一萬多人參與跨國性的試驗,其中包括台灣在內。

台灣台大腫瘤科主治醫師鄭安理也表示,腫瘤的血管新生與癌症的成長惡化及擴散有密切關係。目前已經證實幾乎所有的實體腫瘤以及血管腫瘤都需依賴血管新生。在台大及榮總以沙利竇邁來抑制血管增生的臨床實驗中發現,傳統療法無效的肝癌末期患者在使用沙利竇邁後,約一成患者有腫瘤縮小的反應。

李維麟說,目前為止的研究結果顯示,血管增生抑制劑運用於各種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癌、多發性肉瘤及各種實體癌細胞的試驗。初步結果是:少數腫瘤會縮小,大多數的腫瘤或癌細胞則處於穩定狀態,雖然未治好,但也不再惡化。

尋找血管增生抑制劑,台灣在百步蛇蛇毒、綠茶、五碳醣複合物等研究中,也發現可對抗腫瘤血管生成的有效成分。其中百步蛇毒的某種特有成分,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與細胞質間的交互作用,進而達到抑制血管生成的效果。

中國大陸則從傳統中藥、民間草藥中找尋血管增生抑制劑的希望。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丁健指出,中國大陸發現十種可以抑制血管增生的植物成分,其中在一個治療真菌感染的草藥方子中,發現一種長在中國大陸中南部的植物,其中的一種PAA (psudolaric acid)成分,可以誘導癌細胞凋亡,最受到矚目。

丁健說,PAA是一種二酸性物質,可以加強Bel-2的基因表現,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及血管腔的形成,誘導癌細胞凋亡,目前在老鼠的動物試驗顯示,具有六成的反應率。

丁健認為,血管增生抑制劑對微小腫瘤的療效不錯,但無法治療太大的腫瘤,仍需以毒殺癌細胞的化療藥物或放射治療為主,血管增生抑制劑則扮演輔助角色。他認為,未來抗癌治療方針應是多管齊下。血管抑制新藥研究在美國也同時展開,預估兩年內會有相關新藥問世。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3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