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下肢发凉及早做血管造影检查
540)this.width=540" border=0>
图为医生正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
寒冷季节是糖尿病足的高发期,入冬至今本市各大医院收治的足部溃烂、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因此截肢病例。据专家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寒冷季节最易发病,这是由于下肢发凉是糖尿病足重要的早期症状,寒冷使这种症状进一步加剧,一些患者便采取各种保暖措施增加肢体温度,糖尿病患者神经敏感度较正常人低,此时如果局部取暖、鞋袜穿着不当或不适当的足浴就易造成局部皮肤溃烂感染坏疽,发生糖尿病足。
专家指出,糖尿病患病5年以上或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就可能继发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又是一种难治易防的并发症。因此一旦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就应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经常关注足部健康,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睡觉前都看看自己的脚是否有异常,每年都应该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出现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等要及早到医院做下肢血管造影检查。
高血糖破坏神经血管 致足部麻木发凉伤口不愈
据专家介绍,糖尿病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是3%至4%。糖尿病足的主要后果是足部发生感染、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一旦治疗不及时就需截肢挽救患者生命。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现在截肢手术70%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是长期高血糖令人体微循环发生障碍,由此引起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三大主要原因。因神经病变,超过一半的糖尿病人会出现手足麻木、感觉迟钝等,由于失去了痛觉保护,这些患者的脚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伤,如穿不合适鞋能引起足部皮肤摩擦受伤,用过热的水洗脚能引起烫伤等。由于血管病变,患者多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和白细胞功能减弱。他们常常出现间歇性跛行、夜间加重的下肢发凉,以及足部伤口不易愈合引起的感染、溃烂,严重者若不及时截肢,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糖尿病足难治易防 控制血糖避免足部受伤
专家说,糖尿病足是一种难治易防的疾病,只要做到长期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足部不受伤,多数患者可以有效避免糖尿病足。他建议糖尿病人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保护脚:不赤脚行走或赤脚穿凉鞋;穿软帮、软底、大小合适的鞋;穿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的棉制品袜子,袜口不能太紧;每天用不超过40℃的温水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左右;不要用电热毯、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足,防止皮肤烫伤;足部皮肤特别干燥时,应使用甘油等护肤剂防止开裂;经常检查足部是否有水疱、红肿、变色、摩擦伤、抓伤;不使用鸡眼膏或有腐蚀性的外用药物,以免发生足部皮肤损伤;对于足部小的伤口,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性消毒剂,不要用紫药水、红药水,以免遮盖伤口感染征兆,并应及时就医。另外,所有糖尿病人都应保证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对已出现过足溃疡者应保证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足。
早发现早治疗防截肢 介入疗法延缓糖尿病足发展
专家说,糖尿病足如果能早发现早接受正规治疗,绝大多数都能远离截肢并延缓疾病发展。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警惕糖尿病足,需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如皮肤瘙痒,干而无汗,双脚发凉、浮肿或干枯;足部出现刺痛、灼痛、麻木感或脚踩棉絮感;脚趾、脚背发黑,出现严重脚癣;足部骨头下陷,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皮肤干裂或出现红肿、水疱、血泡、糜烂。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足就要在降糖、降脂、降血压的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足部护理和治疗。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能造成血管病变,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由此形成的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病因。很多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确诊并控制下肢动脉血管栓塞,就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有些能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措施是动脉内微创介入治疗。这种治疗是利用血管造影技术,明确发生病变的血管后,对病变血管进行溶栓治疗或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治疗,打通发生闭塞的下肢动脉血管,以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防治糖尿病足的效果。但目前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状况来减轻糖尿病足危害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大患者的重视,他建议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夜间加重的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足部刺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有条件的应尽快做血管造影检查,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并积极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