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下肢无力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4-10-10 13:06:26 浏览次数:1600

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外伤

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受伤的机会也较多,青少年时颈部外伤是导致中年后发病的重要因素。据报道5%~15%的颈椎病人有急性外伤史。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后出血、水肿波及椎间孔,骨折碎片移位直接压迫脊髓或血管神经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或骨折后局部形成的骨痂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体脱位或半脱位,使椎管变窄等均可产生脊髓的压迫而引起临床症状。

二、颈部的慢性劳损

长期低头工作或姿势不良,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患椎骨关节增生炎性退变,颈椎生理曲度后凸,颈椎失稳、错缝,与相应患椎后方骨赘突入椎管内,均可导致脊髓受压发病。

三、颈椎退行性变

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可引起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若颈椎间盘突出物突向椎体后方,则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颈椎病

四、椎管狭窄

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向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同时,椎间隙发生变窄时,黄韧带松弛、颈椎骨关节错位、失稳,可发生代偿性韧带增厚及骨质增生,加重颈椎狭窄的发生。有的由于先天胚胎发育过程中椎孔本身狭窄,加之移位,可造成相邻椎孔间狭窄,而使脊髓受压发生病理变化。这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脊髓受压时间长,病变继续发展时,可出现脊髓变性、软化,甚至出现脊髓空洞,病变区神经根也因受压而使神经根袖纤维化,严重压迫可发生瓦勒变性。

五、髓内血循环受阻

脊髓型颈椎病在病理变化中,如果引起的椎管狭窄改变到一定程度时,脊髓可受到压迫性损害,压迫应力耐受较弱的髓中心部灰质及侧索等部位,使髓内血循受阻,受压部位发生血管扩张,甚至断裂。局部病变组织因血瘀气滞,组织血氧供应减少,可出现神经细胞萎缩坏死,空胞变性及出血等。说明脊髓由于受压、缺血可引起组织病理性改变。

根据文献报道,病变部在颈椎5~7的13具尸体标本,经病理解剖学研究,发现受累部相当于颈6髓节平面;由于颈髓缺血,引起受损的神经组织依次为灰质、锥体侧束、脊髓丘脑束和后索。

六、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

颈椎椎管狭窄而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在不明确诊断之前,若颈椎伸屈过度时,可引起其继发性的病理变化。由于颈椎上部和延髓及颅内脑干相连,当颈前屈度较大,颈髓受到较大的牵扯应力从偏后椎管内拉向前移,使颈髓变细,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就可压迫磨擦颈髓致伤。颈后伸度较大时,颈髓增粗并贴向后方,椎管内前方的后纵韧带变性增厚,后方黄韧带向椎管内隆起皱褶,使椎管前后径减小0.5~1.0毫米。在椎管狭窄压迫颈髓时,反复作颈椎的前屈、后伸,范围较大时,颈髓随之向上向下移动,可导致颈髓运动性摩擦创伤。所以说,颈椎在前屈后伸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下,常促使颈髓病损加重。

脊髓型颈椎病有部分病人的症状容易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科或内科疾病相混淆。临床上应结合主诉、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片等进行分析,以作出早期诊断:

1、40岁以上,有外伤史,结合上述症状及体征,可考虑为本病。

2、病变节段不如神经根型明确,亦可多节段性,多为慢性发病,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渐加重,部分病人病情发展较快。

3、病情发展到锥体侧束病变时,下肢发软、力弱或行走费力等;病变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患者多有胸背部以下感觉差或有麻木感;颈髓灰质前、后角发生病变时,局限于上肢有力减弱和肌肉萎缩,后者以上肢远侧手部小肌肉较明显;横贯型病变的病例可出现躯干部传导性痛觉损害区,需作胸背部详细检查。

4、腰穿行脑脊液动力检查。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表现。

5、肌张力可能增高,腱反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髌腱、跟腱反射)可亢进。常可引出病理反射,如霍夫曼征(Hoffmann征)、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等阳性,甚至可出现阵挛和髌阵挛。

6、颈椎X线片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向后成角或椎体后移,颈椎骨质增生或椎体后缘有明显的骨质增生突向椎管内,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缩小。脊髓造影、造影剂在颈椎间隙部分、完全受阻,可确定病变部位和受压情况)

7、CT和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CT扫描与MRI两者都能准确测量椎管蛛网膜下腔狭窄程度,但在鉴别骨和软组织挤压方面CT更为准确。对于脊髓受压,CT更有助于分辨是单纯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还是突出物与椎体后缘骨赘混合压迫。后纵韧带骨化之挤压脊髓,并能直接显示出骨化区之形态、厚度等。MRI克服了CT扫描视野局限和范围小的不足,能够直接显示出脊髓的全貌及受压情况,并能从矢状面和轴面上显示早期椎间盘变性的表现和晚期脊髓全长变性的病理征象,如变性、萎缩、坏死和空洞形成等。

8、肌电图检查对本病有一定帮助。

一、非手术疗法

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二、中医疗法

痿证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症,为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或者骨赘压迫脊髓所致,亦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出现。

1、湿热浸淫

(1)邪热伏于筋骨

方药:当归拈痛汤化裁

当归9克 生黄柏9克 知母9克 茵陈9克 薏苡仁24克 木瓜12克 苍术6克 羌活9克 防己9克 赤芍9克 牡丹皮9克 银花藤15克 姜黄9克 杜仲12克 怀牛膝12克。若口干舌燥,疼痛剧烈,夜晚尤甚,可酌加生地15克 玄参9克 麦冬15克 黄连6克 秦艽9克

功效和适应证:治颈椎病四肢萎软无力,甚则功能丧失;或颈、肩、背及上肢肿痛,肢体沉重,口干但不想饮水。

(2)湿热蕴结

方药:加味二妙散

黄柏9克 苍术9克 萆薢12克 防己12克 木瓜12克 薏苡仁24克 当归9克 怀牛膝12克 晚蚕沙12克 木通9克。若下肢无力肿胀者,可加茯苓12克、泽泻9克;若心烦口干、舌红少津,可去苍术,加生地12克、麦冬12克、龟甲9-12克。

功效和适应证:治脊髓型颈椎病四肢萎软无力,甚则功能丧失,肢体沉重、麻木及发热等。

2、脾胃虚弱

方药:健脾养胃汤

党参10克 黄芪12克 怀山药9克 归身9克 白术9克 茯苓12克 白芍9克 泽泻12克 小香6克 陈皮6克。

功效与主治:治颈椎损伤后期颈项、背、肩及上肢隐隐作痛,或时有眩晕四肢无力,动则加重,腹痛腹泻等。

3、肝肾不足

方药:虎潜丸化裁

黄柏9克 知母9克 龟甲12-18克 熟地24克 白芍9-12克 锁阳12克 狗骨24-36克 陈皮6克 牛膝12克 当归9克。热甚者,可去锁阳、干姜;气血不足者可加黄芪12-30克、党参12克、鸡血藤12-18克,以补益气血。

功效和适应证:见于颈、背、肩及四肢萎软无力,甚至功能丧失,疼痛隐隐,肌肉萎缩等。

制法与用法:共研为末,和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淡盐水送服。

三、手术疗法

1、手术病例选择:

(1)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MRI、CT检查等)证实者,应尽快手术。

(2)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3)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2、手术入路及术式: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情况及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等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术入路及术式

(1)手术入路:对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方入路而对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则以颈后路手术为主。对两种症状均较明显者视术者习惯先选择前路或后路1~3个月后再根据恢复情况决定需否另一入路减压术

(2)手术术式:对因髓核突出或脱出所致者,先行髓核摘除术,之后酌情选择界面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对因骨刺压迫脊髓所致者。可酌情选择相应的术式切除骨赘。施术椎节的范围视临床症状及MRI检查结果而定原则上应局限于受。

四、康复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康复治疗适应症:病程短,症状较轻,或病情较重,椎管前后径在11毫米以上,颈椎后移,骨关节错位,棘突偏歪,生理弧度后凸,颈椎失稳,或年龄较大,病情久而症状重,病人健康 状况差,估计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

1、手法康复治疗 :手法按摩推拿治疗对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其治疗作用有:①疏通脉络,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②增大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纠正患椎移位,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⑤对瘫痪患者,可减轻肌肉僵缩,防止关节僵直及畸形,调节机体内外平衡,有利于功能康复。如行颈部痛点按摩,运用分筋、弹拨、推压、理筋、镇定等手法,充分松解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颈椎棘突两侧软组织;点按风池、大椎、肩井、项强、颈中、膻中、后顶、前顶、百会、上星、手三里、合谷穴等;并结合主动或被动颈部功能活动。每次手法治疗15~20分钟。

2、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部分病人可行坐位颈椎牵引治疗,如果颈椎生理弧度后凸或患推后移者,或老年体弱者,应行仰卧药颈枕式布兜颈椎轻度屈曲牵引治疗。轻症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l~3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重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按患者体质而定,常以5~10千克为宜。一般30次为1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个疗程。

3、物理康复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超声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激能电疗法(心脏血压特殊者禁做)、半导体激光疗法、微波治疗机、电脑多功能熏蒸机、纳米波治疗机、脑生理治疗仪、根据下肢症状严重性可适当做康复治疗/手法按摩。

4、功能康复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一经诊断,应根据病情建议病人参加轻体力劳动,或免重体力劳动,或休息治疗,预防继发性损伤加重病情。

(1)脊髓型颈椎病多有椎管狭窄,应注意防止头、颈部外伤,行走时防止摔倒,乘车时防止急刹车造成颈部损伤。

(2)该病多有颈肌紧张或颈活动受限,部分患者用力作颈部功能 锻炼 ,常会影响病情发展,特别对颈椎失稳、椎管前后径狭窄患者,作过度颈部后伸或后旋活动或旋转活动,可引起颈髓在椎管内的磨损性病损,影响康复治疗,应作适当的动静结合的功能康复。

(3)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锻炼,以提高患者体质。早晚做,具体次数活动适度适量,动作缓慢,,防止颈部受潮、受凉、过度劳累,颈枕高度约8-15cm约一拳头高软硬适当。严重患者适当限制颈部活动,应用颈围保护颈椎失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但不能绝对化。在医师的指导下需积极地进行功能活动,以调整颈椎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缓解脊髓及神经根的病理刺激,改善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和颈椎的稳定性,减轻颈椎病的症状。在急性期应以静为主,动为辅;在慢性期以动为主,可作头颈运动、医疗体操,打太极拳,在椅子上及床上运动 。

5、西药治疗:舒筋活血片、维生素B1、钾钴胺等用于增强疗效,布络芬或散列痛等用于止痛。

6、穴位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病证辨证选择穴位进行注射治疗,可很快缓解临床症状,常用的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l2注射液等,一般用于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屈池、内外关、等,每穴注射2毫升,7-10次为一疗程,根据情况一天或隔天注射。

7、针灸与松解治疗 :针灸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舒经活络一般针灸的穴位是血海、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屈池、阳陵泉等。

8、手术康复治疗:经手法与综合性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手术治疗。

1、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6、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8、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9、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