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应该做哪些检察
乳腺囊性增生病轻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乳痛症 多见于20~30岁年青妇女,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发育差的小乳房。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乳腺内肿块多不明显或仅局限性增厚或呈细颗粒状,又称细颗粒状小乳腺。
2.乳腺腺病 多见于30~35岁女士。乳痛及肿块多呈周期性,肿块多呈结节状,多个散在,大小较一致,无囊性感,一般无乳头溢液。
3.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士,常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境地明显,移动良好,无触痛。但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与纤维腺瘤并存,不易区别。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中年女士,临床上常见乳头单孔溢液,肿块常位于乳晕部,压之有溢液流出。X线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充盈缺损,常可确诊。
5.乳腺癌 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乳腺内常为单一无痛性肿块。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察,多能找到癌细胞。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不典型增生、癌变时,常不易区别。需病理活检确诊。
乳腺囊性增生病应该做哪些检察?
1.乳头溢液细胞学检察 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肉眼所见多为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涂片镜检可见导管上皮、泡沫细胞、红细胞,少许炎症细胞及脂肪、蛋白质等无形物。
2.钼靶X线摄影 钼靶X线片上显示病变部位浮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沿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其间。伴有囊性时,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阴影。乳腺囊性增生病肿块,需和乳腺癌的肿块鉴别,前者无血运增加,皮肤增厚和毛刺等恶性征象;若有钙化也多散在,不像乳腺癌那样密集。
3.B超检察 近年来,B超诊断技术进展很快,诊断率不断进步。对本病检察,时常显示增生部位呈不均匀低回声区和无肿块的回声囊肿区。
4.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察 本病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屏幕上显示为散在点、片状灰影,或条索状、云雾状灰影,血管增多、增粗,呈网状、树枝状等改变基础上,常见蜂窝状不均匀透光区。
5.磁共振成像检察典型的MRI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扩张导管的信号强度在Tl加权像上低于正常腺体组织;病变局限于某一区,也可布满分布于整个区域或在整个乳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