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跌倒 當心扁平足
家中小朋友如果走路容易跌倒,可得注意是否有扁平足問題;醫師表示,扁平足的治療,貴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2至8歲是矯正的黃金期,呼籲家長平日要多注意小朋友的步態,察看是否有「內八」或「外八」的情況,若是小朋友走一段路就喊腳痛或容易跌倒,就要提高警覺,尋求專業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一名5歲女童,從會走路開始就容易跌倒,家長原以為是正常的,直到女童有一次因感冒就醫時,護理人員發現她走路內八且容易跌倒,建議家長帶至復健科看診,在安排接受下肢生物力學評估後發現有扁平足,在使用矯正鞋墊後,步態獲得明顯的改善。
童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吳坤霖指出,扁平足俗稱鴨母蹄,是指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縱足弓的塌陷,因而在踏地荷重時內縱足弓消失,出生到2歲的幼兒,腳底脂肪甚多,這個階段的足弓並不明顯,在滿2歲到8歲之間,隨著孩童運動量逐漸增加,足底壓力也跟著增加,肌肉力量會慢慢成熟,足底筋膜慢慢地呈現彎曲,形成所謂的足弓。
扁平足的症狀,在兒童時期可能有鞋跟內側比外側磨損快、走路內八字、容易跌倒等;在青少年時期可能有腳痛、膝痛、姆指外翻、走路跑步耐力差等;不對稱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容易導致長短腳,造成骨盆不正進而會惡化成為脊椎側彎;嚴重的扁平足者,則是因過度的足弓降低、脛骨內旋、骨盆過度前傾及腰椎前凸角度過大等代償性結果所致。
治療方面,2歲前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只要觀察即可,2至8歲因為正值足弓發育時期,可使用矯正鞋墊,誘導足弓的發育;若是孩童的骨骼系統發育偏離正常的範圍太多,引發異常的步態,可運用鞋墊來協助導正骨骼的發育,同時必須定期追蹤孩子的發育狀況,適時調整鞋墊的角度。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