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退化導致老人易跌倒
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美國獨處老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約有30%。(big5.chinesewings.com)
時不時會見到或聽到老人跌倒,的確,跌倒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老年人跌倒是更常見的問題。調查顯示,在美國,65歲以上的獨處老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約有30%,年紀越大,跌倒的發生率越高。
一項調查顯示,1/4的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內都曾經發生跌倒,而且不止跌一次,也就是說,平均約每四名65歲以上老年人,就有一人曾經在過去一年當中,至少會跌倒一次以上,六成以上發生在戶外,跌倒的地方並非凹凸不平之處,竟然以平坦路面最多。
跌倒所造成的傷害,輕者也許只是皮肉淤血,重者卻可能骨折、關節扭傷及軟組織損傷,老人跌倒更嚴重的後果還有可能還會因為腦出血而導致中風,危及生命,導致老年人心身創傷。
老人跌倒有許多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在心理方面,年紀大的人有許多夜裡睡眠不好,白天因此精神不集中,甚或是精神恍惚,走起路來就較為危險,較易跌倒。
至於老年人跌倒的生理因素,陳鏡洲醫生說,老年人大腦和小腦的功能退化,大腦皮質是大腦的表層,由灰質構成,大腦皮質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各皮質的功能復雜,不僅與軀體的各種感覺和運動有關,也與語言、視覺等密切相關。皮質運動區是支配對側軀體隨意運動的中樞。它主要接受來自對側骨骼肌、肌腱和關節的本體感覺沖動,以感受身體的位置、姿勢和運動感覺,當大腦皮質病變時,老人跌倒的危險幾率就會增高。
另外,小腦對於軀體平衡起著調節功能,小腦出現問題,走路的時候身體就會不平衡,這也是造成一些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
在視覺方面,大多數老年人的視力也已經漸漸退化,老花眼更是普遍現象,對距離的評估不良,對黑暗的適應力不好,看不到路面狀況,因而容易跌倒。
同時,有些老年人因為低血壓或是其他原因會形成頭暈,尤其是從床上很快地站立起來,也即是從臥位太快變成站立位時會使老人失去平衡而跌倒。
醫生表示,還有一些老年人罹患了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症、糖尿病,這些疾病也會影響老人走路,也因此導致跌倒,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偏低時會頭暈,這也是造成老年人容易跌倒的一個原因。
必須一提的是,老年人跌倒,除了本身的心理與生理因素之外,外在環境也存在危險因素,例如地板過於光滑、燈光不足等,都可能致使老人跌倒。
老年人要預防跌倒,首先應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恍惚、不集中,同時也應該從事適量的運動,偶爾曬曬陽光,設法保持或增進身體的肌力和平衡能力。
治療相關的慢性疾病也是老年人預防和減少跌倒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應定期檢查眼睛,早期發現及治療眼科疾病,例如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老年人的行動也不應太急躁,尤其是起床時,不要立刻站起來,應先坐在床邊,感覺正常之後再站起來慢慢開步走。
醫生建議,老年人應該盡量避免在晚上睡覺時頻頻起床,因此,利尿藥不宜在晚上吃,最好是在早上吃,以避免晚上因小便而一再起床上廁所。
在居家生活環境方面也應小心為妙,例如應加強室內照明,固定家具、地毯和其他物品的位置,不要經常更換家具位置,電線不要暴露在地上,保持地面幹燥,鞋底不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