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阴转移性癌
1.转移性Crohn病 Crohn病病因未明,常合并有异常的全身免疫性反应,在中国的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转移性Crohn病是Crohn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症状复杂多变,常常伴有活动性的胃肠道表现 但也可无其他系统的症状仅有皮肤病损,Crohn病的皮肤病损有着极不同的肉眼观 皮肤病损呈结节性红斑和溃疡性改变,皮肤病损处病理呈增生性和息肉样改变 会阴皮肤也是Crohn病经常累及到的病损部位 应引起重视。
2.外阴原发性的异位乳腺肿瘤与乳腺转移性肿瘤的鉴别 晚期正常位置的乳腺癌生殖道的转移少见,卵巢和子宫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也有转移至外阴部位的报道。乳腺癌的原发部位及外阴病灶部位有一致的组织学类型和一定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将有助于外阴转移性癌的诊断。国际范围内有关异位的外阴异位乳腺组织的报道例数约有40多例,外阴异位乳腺组织发生乳腺癌的报道有十几例。原发性的外阴异位乳腺癌与转移性癌的区别在于转移性癌缺乏癌的一些原位因素。
3.与巴氏腺囊肿和巴氏腺原发肿瘤的鉴别 乳腺癌有转移侵犯巴氏腺部位报道,绒毛膜癌转移至巴氏腺部位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误诊为巴氏腺囊肿而手术治疗。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和局部的活检 绒毛膜癌患者还可通过血hCG的检查来与巴氏腺囊肿及巴氏腺原发肿瘤相鉴别。
1.血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一般是指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相比,增高特别明显而有显著意义的化学成分。肿瘤标志物包括酶,激素及非酶非激素的蛋白, 肿瘤相关抗原、细胞因子、基因标志物等,可根据肿瘤分泌的标志物判断肿瘤的来源,较多的文献报道认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发现诊断肿瘤 并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监测手段,但对于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特异性差。
2.病理 通过组织学检查首先确定肿瘤的良、恶性质,其次确定是原发或继发肿瘤。根据转移瘤的病理特征,在已有原发肿瘤存在的情况下,一般容易得到诊断。文献报道根据肿瘤临床特点、病程和治疗反应,缺少病理诊断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临床诊断。
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来识别细胞所含特殊成分,用以识别肿瘤的组织来源和类型。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临床的逐渐推广应用,组化方法在判断转移性癌组织来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upta等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方法(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对包括外阴转移在内的146例来自于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皮肤和皮下转移性结节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无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无继发性肿瘤的发生,作者认为FNAC能快速、安全、准确地诊断来自已知存在肿瘤的转移结节,FNAC结合免疫染色也能够有效的确定未知原发肿瘤的部位。
4.电镜检查 在普通光镜检查肿瘤来源时出现不一致情况下,电镜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
Imachi认为宫颈癌患者出现皮肤转移者不管采取治疗的方法如何,患者的预后都比较差 只有少数患者生存超过12个月。来自中国2份较大的病例分析显示,虽然外阴转移瘤的预后较差但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仍可达到长期存活。晁红霞等报道外阴转移性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29.5%,16.7% 陈洁等报道外阴转移性癌生存率与晁红霞的报道基本一致,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9%,30.15%,20.10%
宫颈癌的腺癌、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及肿瘤浸润深肌层者容易出现外阴转移。子宫内膜癌肿瘤累及中肌层以上、分化不良者也容易产生外阴转移。卵巢癌出现外阴皮肤的转移代表着卵巢癌的晚期和广泛转移,患者预后极差。文献资料显示综合治疗组的远期生存率明显好于单一治疗者,因此对于晚期外阴转移性癌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病灶局限可手术切净者以首选手术为宜,反之以放疗为宜,放射剂量应达40Gy以上,有远处播散者,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的治疗。行原发灶肿瘤的根治术同时行外阴转移灶的姑息性手术,术后再辅以化疗者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