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转移性肿瘤
阴道转移瘤的大体形态以不同的肿瘤来源而变化。宫颈癌表面播散时可呈蕈伞,当肿瘤经黏膜下淋巴管播散时常会造成上1/2阴道黏膜弥漫性变硬。表面种植常形成阴道前壁和下1/3孤立的结节。约半数阴道转移性腺癌呈外生菜花状、息肉样改变;1/3者向阴道壁内浸润,使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质地僵硬;较少见的是以肉芽组织形态出现;最少见是囊性肿块,由卵巢癌而来。
阴道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病灶可单发和多发,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侵蚀性葡萄胎者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少数结节为灰白色,质脆,易出血、坏死和感染,病灶切面可见葡萄状物。绒毛膜癌则转移灶可呈深蓝色出血性结节,海绵状,质地软,触之易出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
转移癌的镜下组织形态特点与各自原发癌相同。
阴道转移性肿瘤半数左右的患者随诊时发现阴道转移癌无任何症状,约一半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症状,少数患者尤其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因阴道转移结节的溃破导致阴道大出血,合并感染者产生恶臭的分泌物。
原发疾病的不同其转移灶出现的时间和部位不一。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从末次妊娠终止到发现阴道转移灶时间不超过1年,绒毛膜癌出现稍迟一些,大部分在1年内出现,24%的患者在1~3年内发现阴道转移结节。转移结节多为多发,单发结节又以下段为多,82.4%患者合并有其他脏器的转移,肺转移最常见。在卵巢癌合并有阴道转移患者,阴道转移距卵巢癌诊断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1.4个月,转移部位以阴道上段为多,75%患者合并有盆腹腔、淋巴结及脏器实质的转移。
子宫内膜腺癌阴道转移灶部位多在阴道下段左右两侧或尿道下方的孤立结节,位于黏膜或黏膜下。
不同的转移瘤其治疗和处理可完全不同。
1.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瘤的处理
(1)全身化疗:根据患者病情低危可采用单药,高危者联合给药常用方案为5-Fu+KSM两联、ACM三联序贯化疗及EMA/CO方案。
(2)局部注射:局部给以氟尿嘧啶注射。
(3)阴道结节溃破出血处理:阴道转移灶组织脆,阴道静脉丛丰富并缺乏静脉瓣,一旦病灶溃破出血较凶险,不易控制,且反复发生。全身化疗的同时阴道填塞,有条件可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必要时行髂内动脉高位结扎,切除子宫和附件,注意防治感染。
2.其他实体肿瘤阴道转移的处理? 肿瘤出现阴道转移多数已属于晚期,常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转移,因此应根据原发肿瘤的来源和就诊时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初治患者的处理:对于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和子宫内膜癌初治时发现有阴道的转移,应在肿瘤减灭术后,进行积极术后化疗或化疗加放疗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宫颈癌患者多采取放疗加化疗的方法治疗原发癌及阴道转移癌。
(2)复治患者的处理: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化疗、放疗后出现阴道的转移灶患者,多为肿瘤的阴道复发。积极的治疗仍可使肿瘤消失或缩小,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卵巢癌术后化疗后阴道转移者,应根据肿瘤转移、扩散情况行化疗或化疗加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治疗后阴道复发转移者,若首次治疗已接受放疗再放疗常不敏感,应当考虑行阴道病灶切除术,然后再化疗和(或)激素治疗。对于弥漫性的阴道转移灶或广泛性转移者,可采取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的综合治疗。宫颈癌治疗后出现阴道转移复发者根据情况仍可选择手术病灶切除、化疗和放疗。
①放射治疗:阴道转移癌放疗方法与原发阴道癌相似,体外放射加腔内照射,子宫已切除者,则行全盆照射加阴道腔内后装治疗。
②化疗:根据原发肿瘤的不同选择对某一转移瘤有效的化疗方案。化疗途径可采用全身及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方法。髂内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可提高阴道局部药物浓度,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取得较好疗效。应用髂内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治疗20例复发及阴道转移性癌,药物选用以顺铂+表柔比星为主,总有效率为75%,其中来源于宫体及阴道者效果最佳,其他部位转移者有效率为60%,宫颈癌治疗后阴道复发较差,仅为40%。作者认为介入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阴道肿瘤病灶,为进一步手术或放疗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疗效。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