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下垂中医治疗
上睑下垂(ptosis)是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的反常状态。轻者遮盖部分瞳孔,重者则瞳孔全被遮盖,既有碍美观和影响视力,先天性者还可造成弱视。单眼患者为提高视力常皱额耸眉,对侧睑裂增大,双侧下垂者常仰首视物。
眼睑下垂在中医方面有睢目、睑废之称,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别。先天性是属禀赋不足,命门大衰,脾阳不振所致;后天性有风邪入络,气血运行失畅,筋肉失养所致,也有外伤,脾经脉络阻滞,胞睑失养,常见的多由脾虚气弱、中气下陷、胞睑失举无力所致。临床上还见可因肝郁气滞所致。先天性者一般常以温肾阳、益化源之法。外伤性的以活血祛风为主;脾弱气虚的应用补中益气;肝郁气滞的则疏肝解郁。古方中医认为胞睑属脾,故治疗常着眼于脾,然以脾主肌肉、肝主肌的理论,当从脾经与肝经二者统一辨证论治,才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后遗症
眼睑下垂通常指的是上眼睑下垂,即上睑下垂。表现为上眼睑部分或完全不能抬起,致上眼睑下缘遮盖角膜上缘过多,从而使病眼的眼裂显得较正常眼裂小。
临床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就是从生下后眼不睁,属动眼神经上睑提肌分支,或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所致,有遗传性;后天性睑下垂,因动眼神经麻痹,或因沙眼、肿瘤、炎症和外伤睑肥厚、损伤上睑提肌。
先天性单纯性眼睑下垂:是儿童眼科患者中最常见的眼睑下垂致病原因。是由于先天性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使患儿在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一侧眼裂较对侧小的疾病。
可累及双眼,也可为单眼,睑遮盖了瞳孔视物困难。病人常耸眉,皱额,仰头形成一种特殊昂视姿态。如自幼发生此症,长期遮住瞳孔,容易成废用性弱视。
查看患儿上眼睑可见其眼睑较对侧薄,睁眼时眼睑不能有效提起;而让患儿向下看时,又出现该侧眼睑不能追随眼球向下运动。75%的患儿为单侧起病,部分患儿尚合并该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
眼睑下垂是许多疾病的早期症状,新视界眼科医院说若对此症状掉以轻心,任其发展,不仅影响人面部的美观,有的病还会使人致残,甚至死亡。
分型眼睑下垂中医症状:
中气下陷上胞下垂:临床表现为起病较缓,上胞缓慢下垂,逐渐加重,轻者半掩瞳神,重者黑睛全遮,垂闭难张,病人瞻视往往仰首提眉,久则额部皱纹深凹,甚则需以手提睑,方能见物。全身体弱乏力,形寒气短,四肢虚软,舌淡质嫩,脉虚沉微。或见脱肛,妇女或见子宫脱垂。
风邪入络上胞下垂:起病较急,忽然上胞下垂,且兼痒如虫行,头痛目胀,舌红,脉浮数。
气滞血瘀上胞下垂:有明显眼部或头额部外伤史,上胞下垂因外伤所致。
后天性眼睑下垂西医分型:
1、外伤性上睑下垂,多见于单侧。眼睑局部病变引起的上睑下垂:炎症、水肿、肿瘤、血管病变等。
2、全身病变引起的上睑下垂:糖尿病外周神经受损后并发上睑下垂、交感性上睑下垂(Horner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导致的具有晨轻午重特点的上睑下垂等。
3、老年性上睑下垂: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皮肤松弛、上睑提肌乏力、眶脂肪脱出等症状,同时伴有上睑下垂。
4、机械性上睑下垂:由于上睑的血管瘤或黏液性水肿等因素导致上睑重量增加,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5、假性上睑下垂:因为眼球萎缩或眼球后陷等原因,使上睑失去支撑而下垂。眼睑皮肤松弛、过多,悬垂的皮肤遮盖外则或全部睑缘,造成上睑下垂的外观和头位。
6、眼睑松弛综合征:青少年发病,无明显原因,伴皮肤变薄潮红、眶脂肪脱垂和副泪腺脱垂,呈进行性发展。
7、医源性上睑下垂:重睑埋线成形等手术可造成暂时或永久性上睑下垂。
中医治疗
眼睑下垂古方中医辨证治疗:
1.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者,为先天性。
治法:温肾阳
2.脾虚气陷,中气不足者,眼睑提举无力或晨轻暮重,或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升阳益气
3.风邪中络,筋脉拘挛,风痰阻络者,单眼骤然发病,上睑垂闭,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通络
4.外伤瘀滞,气滞血瘀者,有外伤病史。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
5.肝阳上亢,阴虚生风者,上睑不能上举,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有力。
治法:潜阳熄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