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童年期明显发育迟缓,但多数可在某种程度上学会独自照顾自己,并获得足够的交往和学习技能。成人需不同程度的支持以便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智商大致为35~49(成人智龄相当于6岁到8岁)。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期内(18岁以内),表现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即低于两个平均差—70,并存在社会适应行为缺损。临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 4个等级:轻度(智商为50~70);中度(智商为35~49);重度(智商为20~34);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其智商在40-54,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0-20%,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找出一些特殊的病因,如产伤、感染、存在遗传疾病等。不同的病因可有不同的躯体表现,一部分患者常伴有精神障碍,需要医疗部门来处理,并有责任向教育、民政部门提供咨询。我国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尚无准确数字,约为2-3‰
就病因来说可有两大类,即环境因素(缺乏教育)和个体因素(脑部疾病),而绝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病人,都是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后果。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除脑部疾病的依据外,约有半数可以找到躯体疾病的原因。许多研究证明,正常智力是由多基因决定的,一些异常基因却可通过代谢障碍及其他病变导致智力障碍。引起精神发育迟滞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低、住房拥挤、家庭环境不稳定等。而躯体因素包括的更广泛:如遗传异常、胎儿期损伤、围产期疾病,以及出生后疾病,特别是感染、中毒、外伤、物理因素和缺氧、代谢、营养障碍都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最为多见,但因程度轻,往往不易被识别。躯体一般无异常。语言发育迟滞。适应社会能力低于正常水平,可以社会交往,具有实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或技术性操作,但学习能力、技巧和创造性均较正常人为差。读写、计算机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同龄儿童差,显示学习困难,经过特殊教育可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2)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社会适应能力明显缺陷,日常一切生活均须别人照护,不知危险和防御。言语发育明显障碍,或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词句,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运动功能发育受限,严重者不能坐、立和走路。不能接受学习教育。常伴有癫痫、先天畸形。
(3)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较少见。大多数在出生时就有明显的先天畸形。完全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终生需别人照料,不会讲话、不会走路,无法接受训练。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