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暑险可购买住院险
中国江苏网8月13日讯 记者昨日走访市区多家保险公司后得知,目前市场上尚无专门针对中暑的保险产品,业内人士建议,希望中暑后得到保障的市民,可以购买住院险、意外险等,实现曲线保障。
市场需求逐渐增多
在工作岗位上中暑可以申请工伤保险,但大热天出门也存在中暑的风险,保险公司如果推出专门应对高温天气的短期险种,我肯定愿意掏钱,而且全家都会买。面对酷暑天气夏季病增多的情况,市民石先生说,他的母亲几天前出门买菜,回来后便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休息两天才恢复过来,他希望保险公司推出保障市民高温意外的险种。
据了解,截至8月11日,今年全市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数,已经达到了10~13天,其中赣榆县10天、市区及灌云县11天、东海县及灌南县13天。近期的持续高温,让许多市民对户外活动时中暑的担忧增加,其中不少人希望通过购买相关商业保险,减少因中暑带来的损失。
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今年入夏以来,各家医院都陆续收治了不少中暑市民,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后即可痊愈;而病情较重者,则需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
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调节是有限的,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容易破坏人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人体散热功能发生紊乱。一旦从轻度中暑发展为热射病,死亡率高达70%。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提醒,眼下天气酷热,市民应该减少户外活动,且注意采取防暑措施。
各处难觅专门保险
没有专门的高温险,您可以通过购买意外险和健康险进行保障。昨日,记者拨打多家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得到几乎一致的回复:高温险缺货。高温险一般就是3个月的时间,而且适用人群也限定在高温作业和年老体弱者身上。这样集中的人群投保,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赔付可能性和风险,因此各大公司都不太愿意推出。市区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表示,高温保险之所以匮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温保险出险后的鉴定存在难度,比如因高温引发的心脏病和中暑,二者诱因相同,结果却不同,保险公司的赔偿也会有所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仅维持3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保险公司来说成本太高,在研发这类专项保险上动力不足。
对于有市民质疑意外险为何不能包括中暑这一项,业内人士解释说,意外伤害保险所保障的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实。而中暑是一种疾病,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并非传统观念里的意外。由于中暑与意外伤害的界定不同,因此意外险不保中暑事件。因中暑导致的医疗费用开支、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等,都应由相应保险产品予以理赔,一些以意外伤害为保障责任的产品无法保障中暑者。
组合保险曲线保障
虽然高温险集体缺席,但保险公司的健康险、意外险也可以为高温中暑者提供部分保障。太平洋人寿连云港中心支公司客户经理李耀华介绍,高温中暑不属于保险意义上的意外,但是如果因高温中暑导致摔伤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出现,就属于意外险的理赔范畴。另外,很多保险公司推出的对门诊、住院给予补贴的健康医疗险也适用于高温中暑患者,患者不管是不是因为中暑,都可以得到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建议老人、孩子以及体弱的市民最好投保健康、医疗险,这样就能在高温天气得到全面的保障。
此外,如果因中暑造成死亡事件发生,比如,投保人高空作业时因天气炎热致使坠地不幸身亡,则寿险可以对该事故进行相应赔付处理。在保险期限内被保险人若死亡或全残,保险公司将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寿险产品包括定期寿险、两全保险和终身寿险等。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购买健康、意外、医疗险种时,要弄清赔偿情况和主要赔付范围。这类保险各有各的对应范围,市民要弄明白后才能投保。例如,不能笼统地将中暑住院与单纯中暑等同起来,因为健康险赔偿的前提是患者是否因疾病等问题住院。而理赔时,投保人要提供完整的治疗证明、发票等,否则理赔难以顺利完成。
原标题:
无中暑险可购买住院险、意外险等实现“曲线保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