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热天气 你的情绪中暑了吗
“医生,最近几天我晚上很难睡着,还感觉自己的脾气长了,老想发脾气!”上周五下午,市八院心理门诊,一位30多岁女士一脸的痛苦:“一到人多的时候,心里就会莫名第烦躁,特别爱发脾气。”
心理门诊专家通过询问得知这位女士平时脾气很好,可近期家人突然发现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无论是亲友还是同事,动不动就吵架,“她甚至有时会跟自己较劲,虽然会后悔,可就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结合女士的“自述”及相关检查结果,专家对其做出判断——“情绪中暑”。该院心理门诊的专家表示,刚刚过去的几天,“情绪中暑”的市民开始增多,追其原因主要是高温闷热天气的出现。“所谓‘情绪中暑’,是指盛夏酷暑时,人们在夜间睡眠缩短,食欲差,加上出汗多,体内钙、镁、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河北医大二院心内科有关专家说,因高温会引发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境低落、行为失常,并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的行动。
来自上述医院的粗略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几天,受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因打架斗殴和意外交通而受伤害的人也开始“扎堆儿”。“天气闷热,驾驶员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烦气躁,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相关人士表示,“人的反应时间只有0.7秒,特别是一些新手司机反应较慢,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极易发生交通意外伤害事故。”
近期因打架斗殴而受伤住院的患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市一院普通外科病房,36岁的钱先生眼睛红肿着躺在床上。“最近几天天气闷热,我和朋友在烧烤摊吃饭,结果因一点小事儿和邻桌发生了口角,最终双方动起了手。”钱先生后悔地说。
据上述多家心理门诊的专家讲述,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由于高温闷热天气的出现,门诊接诊的人数会略有上升,“情绪中暑”占到了10%左右,同时接到因为车祸、酒精中毒、外伤等患者也相应增多。“高温闷热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失去理智。如这种情绪持续两周以上,自己又不能很好调适,就应及时找心理专家咨询就诊。”河北医大一院心理专家李幼东说。
人们的情绪为什么会“中暑”?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人的情绪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医学上将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便会引发人体大脑情感调节失衡,与人摩擦加深定义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也被称之为‘情绪中暑’。”多位心理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所谓“情绪中暑”也就是这几年才提出的,主要反映的是因高温引发的心理压力问题。
“情绪中暑”的典型表现为负面想法增多,情绪急躁,容易冲动。原来性格温和的人,可能因为睡眠不足,食欲变差,身体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脑内神经递质逐渐失调,情绪变差。在遇到与以前同样事情的情况下,不能承受,情感崩溃,脆弱敏感,或者是情绪不稳,情感爆发,出现一些从来没有的行为,造成不小的误解或者是无法挽回的结局。
专家们同时表示,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主要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即使有的人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看到窗外强烈的阳光而感到烦躁不安。而城市中的噪音、垃圾、环境污染及生活压力等也是导致市民“情绪中暑”的诱因。专家们认为,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加剧人们对噪音、污染、压力等方面的“神经敏感”。“高温闷热的天气下,人的情绪本来就容易疲惫烦躁,再加上这些不良环境,人们更易‘动肝火’。”
主要有以下三类人群易“情绪中暑”:即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情绪状态,炎热的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如城市的工薪阶层和办公室人群;平时情绪易于波动、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多见于年轻人;心里有许多烦恼事又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高温环境下一些小事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这类人的性格一般内向。
适当运动:经常参加游泳,跑步等活动,疏解压力,增加机体抗热能力。
专家们同时提醒公众:尽量不要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避免或减少出汗过多。如果不得不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就注意随时补充盐汽水,工作休息间隙饮食搭配合理,既要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质,也要补充维生素。同时应放松心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在自然、纯美的音乐背景下,重新梳理心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仙境”。当然也可以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象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
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降糖,非常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进入夏季后,不少糖友因担心血糖波动而中断了运动。对此,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侯凤英主任提醒,糖友在夏季也要坚持适量运动,以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侯凤英主任建议,夏季糖友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打太极拳等;应避免进行长跑、举重、攀岩等剧烈运动,防止血糖波动。
夏季糖友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都应稍加限制,总体上坚持低强度运动,表现为运动后有微汗,人有轻松愉快的感觉;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侯主任提醒糖友注意以下三点:
1、运动要因人而异。糖友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总体上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坚持低强度运动;同时,糖友要做好血糖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复诊。
2、运动的次数与强度。建议糖尿病病友最好每日三餐后运动(以饭后1小时参加运动为宜),每次30~40分钟,每周不能少于3天,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3、运动过程中需及时补充水分,运动结束后30分钟再补充一定水分。
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
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保持充足睡眠。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石家庄市卫生局宣教中心与燕赵晚报行业专刊编辑中心、健康部 联合主办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