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炎炎夏日防中暑

发布日期:2014-11-29 17:07:40 浏览次数:1596

保持恒温是人类进化获得的生理特征和生存优势之一。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但是人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又是相对有限的,在温度过低或过高环境里,机体将无力调节恒定体温而出现各种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冻伤中暑是最常见的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致损机体案例,防冻防暑也是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此时酷暑当头,就谈一谈如何防中暑。

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通过直接向外环境辐射;向低于体温的接触物质传导;身体周围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层与其外围温度相对低空气形成对流;出汗蒸发。当环境温度在25℃至正常皮肤温度(一般为32~35℃)之间时,机体可以通过上述方式散热维持体温恒定,但温度越高,散热越难。当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空气中湿度过高通风又不良时,机体内的热量就不能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方式散发,环境中的热量甚至还会辐射、传导使机体温度升高。出汗是唯一可以散热的方式,但潜力亦有限。当热量积聚持续一定时间或到一定量时,汗液耗竭时,就中暑了。中暑的特征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严重者可以立即致命。

预防中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涵养精、气、神。充沛的精气神是防病之基,包括防中暑。充沛的精气神需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包括充足的睡眠,最好有午间小憩;科学合理的膳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鱼类、蛋类、肉类等;足量而不过量的饮水,可以少量加点食盐补充随汗丢失的盐分。

二是防晒。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尽量避免在高温或闷热的环境中劳作,在室外活动或工作时要带好帽子、衣着宽松,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

三是勿贪生冷。高温易中暑,不恰当的防暑降温或贪食生冷同样会生暑湿之疾。人体的代谢水平与季节的温度水平趋于一致,夏季的人体生命活动就要旺盛一些,过食生冷则损伤脾阳,抑制脾胃生机,而生纳呆、腹泻类疾病;经历大热环境,周身尚大汗淋漓,就急着淋冷水或进低温空调房间,会闭塞腠理,反复如此易生头痛、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而且久呆低温环境,人体适应高温环境的调节能力下降,再遇高温环境,也容易中暑。

四是调畅情志。情志不畅,人体的各种调节能力都会下降,心情郁闷、脾气暴躁的人遭遇炎热环境也容易中暑;那些高血压、更年期的人群就更要保持平和心态了。

在高温环境中,如果出现头晕、口舌干燥,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就是中暑先兆;如果出现身体摇晃、站立不稳或扑到于地,或神智昏迷,就已经是中暑了。应该立即将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以冷湿的毛巾敷在额头,亦可用水袋或冰袋;可饮用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凉盐汤等,既可降温、又可补丢失的水份;也可用凉水酒精擦拭身体,或扇凉以降低体温到正常温度;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简单处理症状不减轻的严重者,应立即打120 送至医院救治。

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梁启军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电话:0791-8684973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