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需防中暑 中暑后怎样治疗
温度高、湿度大是惠州近日的天气特征。而大气温度高于32℃、湿度大于60%恰是容易发生中暑的两个条件。
在室温较高而没有空调时,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更可使中暑发生率增加10倍。
中暑有哪些表现?
热痉挛出现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和饮用液体后,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和肢体、腹肌痉挛等。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症状包括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心率明显增快、血压降低或昏厥等。
热射病多发生于从事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的青壮年,以及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年老体衰人群,症状为40℃以上的高热与神志障碍,脑、肝、肾、心脏等器官会受损。
中暑是怎样造成的?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无风的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它的病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产热增加、散热障碍、汗腺功能障碍等。换言之,产热过多的运动青年、散热不足的肥胖者都很容易中暑。
重体力劳动、发热疾病、甲亢和使用苯丙胺等药物均可以使产热增加。人体剧烈运动产热量相比静息状态时可以增加20倍,占人体总产热量的90%。这也是高温下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原因。
怎样预防中暑?
为了预防中暑,炎热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11时至15时应尽量避免在太阳下活动。要注意穿宽松、浅色、透气的衣服。在阳光下活动时,应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
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坐月子的妇女要改善居住环境,避免室内过热、拥挤和通风不良。
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在该环境中工作应注意遮阳防晒,并多饮用较淡的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
中暑患者在恢复后的几周内,要避免在阳光下剧烈活动。
中暑后怎样治疗?
快速降温是中暑治疗的基础。在中暑后黄金半小时内的降温情况决定了患者可能的康复情况。热射病的病死率为20%70%,50岁以上患者高达80%。而如果在发病后30分钟内能将直肠内温度降到40℃以下,则通常不会发生死亡。
降温的第一步是体外降温。将患者搬到低温、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脱去衣服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如果患者没有虚脱,可以将身体尽可能多地浸在1.7℃14℃的冷水中,只露出脑袋,不停搅动水,确保皮肤表面有冷水,并在头顶部周围放置用湿毛巾包裹的冰块。如果患者虚脱,可以用15℃冷水反复擦拭皮肤。体温降到39℃时,可停止降温。
如果体外降温无效,可以用冰盐水灌洗胃肠等方式进行体内降温;热射病患者,还可采用药物降温。刘强整理
原标题:
慢性病患者需防中暑 中暑后怎样治疗?
女生爱用吸管喝水容易长皱纹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肤松弛、老化,各种皮肤问题随之而来,皱纹是女性最不想看到的其中一种。
男性睡眠时间不宜过长 保证质量一个人只有保证了睡眠质量,生理机能才能得到充分修复,免疫系统能够得到加强,而能量也能得到补充。菊花茶:菊花茶具有的适度的镇静效果,对无法放松的神经或身体来说,它是完美的天然对抗手段。
立秋后养生重润燥 防暑防病防霉变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原料:猪脊骨1个,藕250克,精盐、葱段、生姜片、黄酒、味精各适量。
蚊咬后发烧或患上登革热 无疫苗但可控核心提示: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广东5—11月为高发期,也是广州重点防控的传染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