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河水砷超标千倍 157人因砷中毒致癌死亡
洲最大的雄黄矿区,这里就是当年炼制砒霜和生产硫酸的地方。据炼砒工人跟我讲,矿石中20%是可以提炼成砒霜,剩余80%的废矿渣便被露天的倾掉在河道边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砒灰便从我身后的烟囱中冒出,向四周扩散。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离它最近的鹤山村是受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
鹤山村村民龚兆元告诉记者当年炼砒和生产硫酸的矿渣,成年累月地堆砌在这条河边,残留的砷便直接流入河里。
村民龚兆元:原来这里没有路这是一条河,一直弯弯曲曲的接到上面,这是后来改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当年吃水,吃那里的水呢?
村民龚兆元:就吃这个河里的水。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这个河里的水。
村民龚兆元:砒灰渣就落到这个河里。
到目前为止,雄黄矿周围的企业已经被关停三年了,但是,那些硫酸厂和磷肥厂等企业造成的污染已经深入影响了当地的环境。 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持续的影响。那么,在这样的土壤和水文环境下,这里还能进行春耕吗?
龚兆元说虽然现在雄黄矿已经关闭,但是多年生产留下大量的砒灰渣和硫酸渣仍然露天堆放在这里。
龚兆元告诉记者一到下雨天,这些废矿渣便会被雨水浸泡,会不断地释放出砷继续污染这里的环境,为了进一步了解矿渣的污染情况,记者设法进入了矿区。
毒元素污染土壤 农作物生长受损严重
在现场记者看到原先的厂房和锅炉已经被拆除,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地面被挖的到处是沟壑,满目疮痍。硫酸渣,砒灰渣堆积如山,记者在废矿堆中行走一股股刺鼻的硫磺味扑面而来,废矿渣堆里没有烧透的雄黄矿石随处可见,水坑里的水也被染成了红色和白色,这些废矿渣的渗出液里含有砷等大量重金属元素直接渗入土壤,给当地农作物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根据资料显示土壤中的砷浓度大小和分布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一般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15 mg/kg,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在石门矿区附近所做砷暴露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矿区附近的鹤山村、土壤砷含量为84.17-296.19mg/kg,最高值超过我国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倍。
那么时隔近十年时间,鹤山村土壤砷含量有无变化,土壤污染程度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记者就这个问题电话采访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他从1998年开始,便着手进行石门地区砷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工作。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陈教授,石门那边对于污染土地和水质,现在它是什么样的程度?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能具体是哪些方面您觉得比较严重?
陈同斌:砷污染和超标吧。
《经济半小时》记者:问题是有是吧,跟1995年数据相比较是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陈同斌:这个没有,这个没有比较。
当记者向陈同斌了解鹤山村最新的砷污染的相关数据时,陈同斌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但是肯定了石门地区砷污染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的生存环境都存在危害。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砷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有多大?
陈同斌:能把水稻给毒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严重的时候是吗?
陈同斌:对,一般到不了这么严重,绝大情况是植物能长,但是植物那边吃的东西那一部分污染物是挺高的,是超标的。
在这个以稻谷为主食的省份,种植稻谷本应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由于河水被污染,用含砷的水浇地,娇贵的水稻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生长。
央视财经经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