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搓手足可通气血调阴阳促代谢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搓腹可防便秘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庄子齐教授
网上流传的10招养生小动作,因为方便所以不少人纷纷仿效,另外还有其它的养生法如“拍打法”和“撞墙法”等等。专家称,有些方法其实有一定道理,也基本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但是,这些养生动作由于过于简单,缺乏操作细节,建议不能盲目悉数尽取,若挑选其中一两个方法对症,并结合一定的科学养生常识,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法@真相
说法:常搓10部位可养生缓衰老真相:很多穴位可通过这些动作得到刺激
第1招搓手
双手对搓手背,再对搓手掌促进大脑兴奋辨正:有道理,还可多揉按劳宫穴、合谷穴
专家点评:中医经络理论中,手臂外侧是手三阳经的循行部位,手三阴经则分布于内侧,因此手掌为经络的衔接之处,而手足之端为“井”穴所在,是经气所出部位,确有醒脑开窍之效。经常搓手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交通经络以平衡人体阴阳,有助防御疾病。按压手心可兴奋大脑,搓揉心包经能刺激大脑皮层。通常搓手有以下几种方法:手掌搓手背,手心搓手心,手背搓手心(阴阳经互搓)。
庄教授建议我们在搓手之余还可多揉按劳宫穴、合谷穴。劳宫穴就在我们平时握拳时的中指尖处,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合谷穴就是我们俗称的虎口处,揉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胃肠道功能。
第2招搓额
上下搓额头延缓皱纹产生辨正:有一定中医理论依据还可维持肌肤营养充足
专家点评:在经络理论中,前额部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的循行部位,在中医看来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而督脉能统领全身阳气。所以如果胃经、督脉能够气足脉通,则全身气血便得到充盈。因此搓揉额头可以促进面部气血经络的通畅。
按照中医的理论,搓额头在加强局部新陈代谢以延缓皱纹产生的同时,还可维持肌肤营养充足,其具备一定美容功效。
第3招搓鼻
食指搓鼻梁两侧防感冒辨正:有道理搓迎香穴可治鼻疾
专家点评:如果改为“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的说法会更有道理。
搓鼻梁两侧使之发热,可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和粘液的分泌,以增强其抗病能力。而在《甲乙经》中有载,“鼻鼽不通……迎香主之”,因此中医常用迎香穴为治鼻疾之主穴,迎香穴处在鼻翼旁鼻唇沟凹陷处,搓迎香穴确实可预防感冒和缓解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状。
第4招搓耳
手掌来回搓耳朵刺激穴位辨正:有道理,搓揉耳朵功效多
专家点评:人的耳朵上穴位很多,分布着79个穴位,与全身有广泛联系。经常搓揉耳朵,不仅可促使气血运行,调动体内的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代谢力,保持相对的生理平衡,并使耳膜保持良好的功能,还能消除疲劳,促进思维,清神醒脑。搓耳一般有两种搓法:1、搓耳廓,促进心肺功能。2、搓耳周,俗话说耳聪目明。
许多中老年人常患有耳鸣症,推荐采用“鸣天鼓”这一保健方法。所谓的“鸣天鼓”就是将两手掌紧捂耳朵,然后再将两手的四指分别放于脑后,用食指、中指叩击枕骨处(枕骨,就是脑后骨之下隆起的地方),此法可清醒头脑,消除耳鸣,防治头昏、头痛及耳疾。
第5招搓腹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搓腹部,可促消化防便秘辨正:因症而异,顺逆方向各有不同
专家点评:中医对腹部推拿的原则是,顺时针为泄(用于实证,如便秘),逆时针为补(用于虚证,如腹泻)。若是平常保健,则顺逆双向交替为平补平泻。但必要时可在磨腹的同时揉按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和天枢穴(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揉按这两个穴位可加强调理气机的作用,使得功效更显著。
第6招搓腰
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补肾壮腰辨正:腰为肾之府,搓腰补肾有奇功
专家点评:肾脏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脊柱两侧分布有背俞穴,对应脏腑,按摩这些穴位能调理治疗脏腑相关疾病。
庄教授举例,按摩其中的肾俞穴(位于腰椎,与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能治疗肾病,以及与肾有关的如耳鸣、耳聋、阳痿及骨病等疾病。所以才有人说搓腰部具有补肾调精的作用。具体的方法:用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发热为止,能补益肾元、补纳肾气、滋阴壮阳。
第7招搓足底
每天晚上洗脚后、上床之前搓足心20分钟,对健足、强身有益。辨正:搓足底涌泉穴可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专家点评:搓足底涌泉穴有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在中医经络理论中,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穴,指体内肾经经气由此外涌而出体表。中医认为这个穴位可引火归元,散热生气。所以这个穴位常用于治疗失眠、咽喉肿痛等疾病。
人体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搓揉涌泉穴,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故起到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第8招梳头
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平时每天可梳头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梳头一次。
辨正:有一定道理。常按揉,可促发一身之阳气。
专家点评:梳头也是我们俗称的“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它还是治疗失眠、眩晕、心悸、中风后遗症和青少年白发的辅助手段。在中医看来,头为“诸阳之首”,常按揉,可促发一身之阳气。
第9招揉眼
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辨正:有一定道理
专家点评:在眼眶周围分布着许多个穴位如精明、印堂、攒竹、太阳、养白等,揉、按这些穴位均有醒脑疏肝之效。所以庄教授建议我们可以常常顺着眼眶轮廓抹揉,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提神明目的效果。
第10招干擦
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脸部抹擦数回,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环,皮肤润泽。辨正:有用,但切忌用力过度
专家点评:庄教授认为此说法有用,但却要注意用力适度,不宜太大力,以免擦破皮肤。特别是皮肤有破损或是有血液病的人不适合使用此法。抹擦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可促进表皮的气血运行。气血通畅,则肤色自然润泽。
专家@提点
这些养生小动作多有科学性但还是以自身身体状况为准
网上各种各样的养生动作,是不是全然照做就行了?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庄教授认为,我们在家仿效、尝试这些养生小动作的时候,切记要以自身感觉舒服为度,不可强求做到某些高难度动作,不然可能伤及自身筋骨,事与愿违。对于一些网上的养生小招数我们也不必悉数尽取,盲目跟从,虽不会对身体造成额外的危害,但事倍功半,疗效或许不佳。其实我们大可以只挑选其中的一两个进行对症治疗,反而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养生不是治病有病还得看医生
对养生重视是好事,但是也有人常常陷入到一种迷信当中。不是追求科学的方法,而是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安全保障的“秘法”来养生、治病。
真的生病了应该及时就医,得到医生科学、及时的治疗才是治病的正道。正确、有效的养生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却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
孕妇做这些动作之前应咨询专家后再操作
中医的经络穴位当中,大多数具有双向调节之效,即按摩穴位会根据自身体质自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天枢穴,腹泻时按揉可止泻,便秘时按揉可通便,故不需太过担心按错穴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对于孕产妇等个别情况,建议咨询专家后再行操作。
养生@技术活
网上养生动作稍作改进,可事半功倍
搓手:要让搓手养生更有效就要注意一些搓手的方式、方法。比如在搓热双手后可将一手掌心对着另一手掌背的掌心,以更好地沟通手中的阴阳经络。还可以掐揉指甲根的两侧疼痛位,对醒脑开窍疗效好。
搓耳:要使搓耳养生效果好就要明确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科学操作。比如了解“鸣天鼓”的具体方法: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做3回,每天可做3次。
搓腹:注意顺逆方向各自的功效有所不同,有针对性的、较细致的做效果更佳。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搓的方式、方法。
腹部的内脏很多,平日里,先将右手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搓腹60~100次;换左手,逆时针方向搓腹60~100次。每天早晨起床前、晚上上床时,各做一次,能改善内脏功能,还可以补纳精气、壮阳,促进性功能,同时能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的功能。
梳头:梳头也就是俗称的“拿五经”。梳头养生应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五条经脉,然后顺势后梳。
学点@常识
人体有哪些对养生有益的穴位?
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处):劳宫穴,最初称“五里”,后又名“掌中”,最后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定名为劳宫穴。经常按摩此穴可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对于一些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的白领尤其实用。
合谷穴(俗称虎口处):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而得名。经常按摩此穴位可调整胃肠道功能,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做一些针对这个穴位的养生小动作,效果更佳。
迎香穴(鼻翼旁鼻唇沟凹陷处):迎香穴,别名冲阳穴,为手足阳明之会。按摩此穴位可预防感冒和缓解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状。
翳风穴(耳垂后方,乳突前方凹陷处):翳风穴,“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有耳鸣耳聋,牙痛头痛的人可以经常按摩此穴。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有人称其为“人体的万能胃药”。其对治疗胃痛、吞酸有帮助。胃不好的人可以按摩此穴达到改善肠胃健康状况的目的。
天枢穴(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天枢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庄教授表示如果经常按摩此穴可缓解便秘、腹泻。
个案@分析
一中年男子练撞墙法伤及背部
一中年男性老刘,常受背痛的折磨。他看到网上一则“撞墙养生法”可以治疗背痛,于是仿效着做,结果导致严重后果。
“撞墙养生法”称,当你感到腰酸背痛时,有人帮你捶捶背,顿时感觉轻松许多。如果没有人帮忙就撞墙,每天坚持刺激背部组织上的经络。能促进背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和消化功能,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老牛深信不疑,刚开始撞的时候有头晕、头胀、头痛等不适,但网上说这是人体经络调整的正常现象,就一直坚持。随后力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后来家人发现他背部淤青,才到医院来就诊。
专家点评:“我们已经收治因此受伤的好几个病患了。”庄教授表示,养生方法要有所选择,那些比较过激的方法最好不要学。比如过度用力地拍打或是撞墙等都不推荐。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在锻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循序渐进。需注意的是,年纪稍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钟,而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内脏下垂、血压过高、晚期肿瘤等症的病人,则不宜用此法锻炼。
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实习生钟惠琳通讯员张秋霞
1台湾八旬老翁借口与47岁情人玩SM 将其五官切割2国企副总回应900元请3名女子陪侍:体察民情3小伙相亲称女方“屁股小生不了儿子” 两人扭打4公安部百日抓百余外逃经济嫌犯 缉捕组无一失手5党报批地方餐馆小吃藏腐败 喝胡辣汤送鲍鱼6温州15岁初三女生在学校厕所产下男婴后丢弃7男子看不惯同伴打媳妇 一脚将其踹倒:媳妇你都打8云南两夫妇带女儿卖淫 因害怕被老乡泄露杀害17岁少女9流浪狗疑遭人用鞭炮塞嘴 上颚鼻子全被炸烂1037岁女子欲与85后男友结婚 求民警改户口为90后
1国企副总回应900元请3名女子陪侍:体察民情2男子读博时妻子撑起家 毕业后出轨称找到真爱3"四年级以下学生上下学交接制度"引热议4湖北一高校组织学生采风收1445元 不交钱扣学分5新电改启动 电网总收入固定低买高卖盈利模式终结6足协称无法回应中纪委批评中国足球乱象文章7老人网购进口巧克力无中文说明 起诉网站获赔10万8庆祝书记落马放鞭炮被拘者:不敢开手机怕被敌对势力利用9夫妇俩被水泥电杆压倒 丈夫直呼:先救我老婆10游戏机在上海自贸区重新登陆 已禁售14年
1唐嫣邱泽爆分手原因:真相永远比你想的狗血2郎咸平:中国99%的白领面临破产 房地产将崩盘3广货网上行已派红包超6000万4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全文)5有票上不了飞机,头痛脑壳晕……6沈氏夫夫订婚快乐!沈肯尼和沈煜伦在一起7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8刘若英孕中专访:女神常被替换,女演员可以走得更长9媒体解读公务员升迁:35岁不升正处 仕途基本止步10B站“站长”徐逸:让弹幕飞一会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