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发布日期:2014-11-12 15:12:34 浏览次数:1600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又称为人质情结,是 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 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 种情结。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由来

1973 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歹徒欧陆森(Olsson) 与欧佛森(Olofsson)绑架了四位银行职员人质,挟持了 131 小时之 久。在这长时间,遭挟持者却逐渐对于该犯人产了同情与认同,甚 至有崇拜的心理,且衍生出休戚与共的共同依赖现象,认为彼此的 命运是不可分的。 事后,更有进者,被绑架的人质中有一名女职 员克丽斯蕬汀(Christian)竟然爱上欧陆森并与他订婚(Hubbard, 1986; McMains Mullins, 1996)。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词源于公元 1973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 摩发生的一件银行抢劫案件, 歹徒 Olsson 与 Olofsson 绑架了四位 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 130 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 结束,然而所有的受害者在事后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 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 并对警察采取敌对 态度,事后,被绑架的人质中一名女职员 Christian 竟然还爱上

Olsson 并与他订婚。

研究发现,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乃至**、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 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 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第一,受俘 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其次,在遭挟持的过程 中, 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与的一些小恩惠的举动。 再者, 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最后是, 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情激发了社会科学家, 他们想要了解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 这份感情结合, 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劫案的一宗特 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 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事件,令人惊讶 的普遍。

什么样的人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 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

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 举动。 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 不到外界的讯息) 。 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政治学上的应用

有学者将此心理学症状应用于描述专制政体面临崩溃时候的统治 者之心态。认为他们也满足以上所列四种特征: 恐惧旧体制的崩溃会对自己带来人身危险 本身一直从旧体制获益 对世界的认识受到旧体制的局限 他们也许并不相信改革能够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统治者受到了旧体制的绑架,而形成了斯德哥 尔摩综合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