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治疗方法
延迟性应激反应是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引起的延迟性精神障碍,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使病人产生深度忧伤或悲痛,精神症状出现前有一潜伏期,发病一般在受刺激数周至几个月。
延迟性应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使病人产生深度忧伤或悲痛,精神症状出现前有一潜伏期,发病一般在受刺激数周至几个月。
延迟性应激反应会有哪些症状? 一、有受确切的异乎导常的严重的创伤。
二、症状出现时间:
于创伤后6个月之内。
三、主要表现: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即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恶梦;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缺少反应;快感缺乏;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或活动的回忆,害怕和回避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通常存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的增高和失眠,亦可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等人格变化,少数病人会出现消极自杀的意念。病程波动大多能恢复,少数病程达数年之久。
延迟性应激反应做哪些检查? 主要做精神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延迟性应激反应如何预防? 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缓解。
诊断时还要注意下列问题:①仔细分析刺激性质和强度,刺激与疾病的时间关系及症状内容的联系,避免把疾病的发生归咎于与疾病无关的生活事件。②精神刺激可以作为其他精神疾病的促发因素,例如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史中可找到一些精神因素,但随病情发展,其基本疾病的精神病理学特征日益明朗化,如有大量形式思维障碍,妄想的内容荒谬、泛化等。应避免误诊为应激反应。
延迟性应激反应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心理治疗:
心因性精神障碍皆由明显强烈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所引起,因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力争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同病人分析发病经过,进行解释,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同时给予有力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缓冲病人的创伤性反应,使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二、环境治疗:
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缓解。
三、药物治疗:
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常用药物有焦静安定,舒乐安定,水化氯醛等,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