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恐艾症状由已知病毒引发

发布日期:2014-10-15 08:06:28 浏览次数:1600

2011年05月07日 08:10:26来源:南方都市报我要评论【进入论坛】

钟南山在发布会上表示,80%被检人群检测出感染了一种或多种已知病原体,单纯说是心理因素导致该人群存在,说不过去。

针对近期群众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的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其所属研究团队对60名自述有症状人群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检查治疗,昨日下午发布研究结果:80%被检人群感染了一种或多种已知病原体,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短期治愈,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钟南山表示:没有发现未知病毒,不认同“阴性艾滋病”的说法,因为没有他们罹患艾滋病的证据“但单纯说是心理因素导致该人群存在,也说不过去。”

多数病原体通过性传播

钟南山表示,之所以率专家团队进行系统检查,主要是收到了自述有症状人群的委托。研究团队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七个临床科室专家组成,对症状人群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临床观察和病原检测,60名被检查人员分别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平均年龄34岁。

据悉,除对血浆进行检测外,团队对可能形成慢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6种已知病原体———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测和查找。

“可以明确,这60人均排除感染艾滋病,阴性艾滋病一说也没有根据。但是其中80%(48人)至少被一种(或以上)上述病原体感染”。钟南山表示,这些病原体中绝大多数可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

12人心理测试7例有异常

钟南山表示,在这48名阳性病原感染者中,EB病毒检出阳性共33人、沙眼衣原体检出阳性共12人、解脲脲原体检出阳性共9人、淋球菌检出阳性共7人、巨细胞病毒检出阳性共8人、单纯疱疹病毒检出阳性1人;有16人检出多种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感染中,多数感染均可通过药物治疗予以缓解和短期治愈,对该人群进行的药物治疗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长期效果仍有待于系统的观察”。

此外,在该人群愿意接受心理测试的12人中,异常为7例占58.3%,其中疑病症5例、焦虑状态1例、轻度抑郁1例。“反映出了目前在艾滋病患者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社会心理问题不断凸显的新课题。但单纯说是心理因素导致该人群存在,也说不过去。”

钟南山透露,在该人群中,一人经确诊为皮下毛囊炎,一人为脂肪瘤,还有一名被诊断为皮肤轻微干燥。更多的是该人群出现了双膝关节褪行性病变,这与他们34岁的平均年龄并不相符。

建议用公筷避免EB病毒

据悉,已检出的6类病原体可以经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细胞中潜伏存在,并影响人体相关免疫功能,形成就检人员部分主诉症状、比如反应性关节炎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该人群多是青壮年,发病前大多有高危性行为,部分人员描述的症状多与病原体感染未及时、规范的治疗有关。

钟南山表示,这一事件提示我们,年轻人要对自身行为负责,避免高危性行为,做好保护措施,出现问题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这些性传播疾病是可防可治的,没必要背上过重的心理负担。

他表示,检出阳性病原体人群中有超2/3为EB病毒感染,并有多名家庭成员同时阳性,这与EB病毒的高感染特性有关。

“针对EB病毒可通过唾液等途径传染的特点,建议用餐时也使用公筷,避免交叉传染。”

钟南山归纳研究八大启示

1在本组患者中未发现HIV感染者,阴性艾滋病说法没有根据。

2心理测试12人,其中半数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380%的人感染了6种病原体之一,或感染一种以上病原体。

4由于急性期为系统治疗,目前已转为慢性症状。要说有病的话,只能认定为类似反应性关节炎和慢性疲劳综合征。

5建议避免高危性行为,做好措施,及时正规就诊。

6EB病毒可经唾液传播,建议用公筷。

7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消除恐慌心理,不要歧视,因为他们都有负罪感。

8社会对这一人群不应歧视,应鼓励其尽早就诊。

现场问答

为何查测这6种病原体?

A:该群体病史从3年到多年不等,60例中大部分有婚外性接触史,似乎仅两人没有。选择这六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因为它们是比较常见的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病原体。

为何之前查不出这6种?

A:一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问题。病人主诉自己有高危性行为,且高度怀疑自己有艾滋病症状,诱导了医务人员。其次是检测方法的问题,之前常用血清、生殖道分泌物检查,而这次检测的方法比较注意唾液和白细胞本身,这种荧光PCR检测和过去较常规的检测不太一样,常规的方法很可能不会查出有这些病原体的存在。

是否存在其他未知病毒?

A:在美国找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未知病毒。我们这次检测证实了该人群的EB病毒基因片段和我国鼻咽癌的标志物EB病毒属于同源,没检测出新的变化。

多由性传播是否是性病?

A:不能说是性病。按照目前的传染病有关规定,他们的症状、常规检查结果还构不上性病标准。但这些病原中大多是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但并非唯一的途径。另外这次使用的检测方法是核酸荧光PCR检测,这并不是常规检测,而且有些病原体是在受检者的白细胞中检查出,而并非生殖道中,不符合对性病的诊断标准。

感染6种病原体能治吗?

A:病人检查到衣原体、淋球菌感染,都不是什么新病,有治疗办法。现在已对病人进行相关治疗,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用了阿奇霉素、大光霉素、头孢三代抗菌素等,也有人经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后发现病原体转阴,这起码证明,药物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效果如何,有待继续观察。

其余12人是否证明没问题?

A:他们当中有的人并没有做全面的检测,也有专家组成员认为,还需要做其他检查,因此不能说这12人就完全没事,仍需保持关注。

国外有类似“恐艾”群体吗?

A:这种情况不是中国才有。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恐艾症(AIDSPHOBIA),也多发于20-40岁,男性多,女性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体格检查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空腔溃疡、白斑等症状,不是中国特色。

多数被检查者接受结论,部分仍存疑:

病原体不同症状为何相似

南都讯目前,经过对该人群耐心解说,大多数被检测人员接受结论,但个别人士依然持怀疑态度。

今年26岁的杨先生,是接受检查的60人之一。尽管不在现场,他仍通过各种途径关注了发布会。

“我心里有些疑虑———为什么感染了不同的病原体,却表现出相似的症状?”杨先生说,他被查出感染淋球菌,目前已经开始接受规范的治疗,最近一次到医院复查的结果还没出来。

杨先生说,虽有疑虑,但他个人还是选择相信这一结论,并将按现有结论进行治疗,先把已知的疾病治好再说“专家组公布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让人信服,至少我们的确不完全是因为有心理问题。”

他表示,一些病友仍对此次公布的结果不甚满意,不过他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见。在他组织的网群里,一共有几百名相同症状人员。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刘丹戴丽娟

摄影:南都记者冯宙锋

上一条:铁道部:铁路投资规模今年将超7000亿

下一条:外汇管理局称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储损失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