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调查称教师群体心理健康堪忧 职业枯竭感偏高

发布日期:2014-10-26 22:18:58 浏览次数:1595

2008年春天,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与一家教育机构联手,搞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心理调查,对象是2000多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

结果不乐观: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还采用了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这个表,是由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10个因子构成,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被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被测教师总检出率明显偏高。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要不怎么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参与调查的心理专家说。

这位专家还说:“别再要求老师当蜡烛了,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您自个都烧没了,还照谁呢?您自个儿都枯竭了,哪还有能量给别人呢?我们要告诉老师,首先照顾好你自己。我们更要告诉老师一些方法,为自己源源不断地注入心理能量。”

这一年,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携手“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启动了一个面向全区教职员工的项目:教师心理健康导航。今年10月23日,他们刚办完最新一轮的心理讲座。

导航项目办了一系列讲座,选题是与老师座谈讨论后敲定的,共10讲:《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策略》、《解读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如何与你的学生谈性》、《用沟通代替冲突》等。

有一天,讲座课间休息时,从阶梯教室后边冲下来一个穿棕色夹克衫的男教师,风风火火地跑到讲台前,对主讲的苑老师大声说:“我对这课太不满意了!”

“我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我是对课堂纪律特不满意。你瞅见没,前边那个女的,老接电话。”他气呼呼地讲。跟着,又说了一句更让苑老师吃惊的话:“你知道吗?有好几次,我都想出去,找块大板砖,回来拍她。”

苑老师一听,赶紧说:“你挺捧的,控制住了自己。我也挺感激你的,为了听我的课,能这么忍耐。”接着,她又有意识地问这个男老师,是用什么法子控制住了自己。

“我知道,打人犯法,我还有儿子呢。”他清了清嗓子,又补上一句:“要是没儿子,我今天非拍她不可。”他诉苦说,眼下心里很纠结:下半堂课,自己听还是不听?假如还像上半堂一样,他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反正我也离婚了,我儿子,连他妈都不要他了……我他妈的就是不能让人欺负!”

无意中,他吐露出几条个人信息,苑老师对他的状况有了大概了解。

“这样吧,咱俩一块做工作。我呢,再强调一下课堂纪律。你呢,坐到第一排,离我近点,可以听清课,即便她再打电话,你也看不见。我有你这么一位帅哥坐下边听讲,也很高兴。您看,这么做成不?”

这堂课平静地上完了。后来,在一次互动体验式的心理培训活动中,苑老师又遇见了这个男教师。这回,他向苑老师开放了个人成长经历。

小时候,他的妈妈软弱无能,没力量保护他。他的父亲是个工人,只念完小学,教育孩子的方式粗暴,抬手打,抬脚踹。上中学时,他爸倒是不打他了,但常常吼,说话就像他现在这股劲儿。

“表面看,这个男老师像一个行侠仗义的人,是在维持课堂纪律。其实,他的这些冲动来自于他小时候,他是在保护那个常常被父亲欺负的自己。”

在与老师反复交流、自我体验后,这个男教师终于明白了自己从小到大,内心一直压抑着的情绪叫愤怒,指向的是父亲。愤怒情绪外壳下隐藏的是委屈:你为什么老打我?你为什么老吼我?这种委屈,是他以前从没意识到的。现在,他知道了愤怒的来源,知道了愤怒底下,还有更深的压抑是委屈,愿望是有人能陪伴自己。

现在,当他充分地体验、表达了这种委屈后,内心的压抑得以释放,愤怒的外壳得以放下,心结开了,人变轻松了。以往对学生态度粗暴、易怒的现象也几乎没有了,学生们感觉老师变亲切、耐心、幽默了。

“被压抑的能量,总要找个地方宣泄。很多老师的行为,跟师德没关系,而是跟心理有关。自知了,许多问题就好解决。”苑老师坚信这一点。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