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当心考后综合症
高考后的这个暑假,原本是高考生们最放松的一个假期,可是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出现了“考后综合症”。记者了解到,去年,抚顺市心理卫生中心共接诊“考后综合症”病例5例。近几年,我市“考后综合症”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抚顺市心理卫生中心抚顺五院河北分院主任李志宏介绍,“考后综合症”多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怒、失眠、坐立不安等。还有可能表现出强迫思维,如无故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并且越想越信以为真,精神沮丧、萎靡……如果您身边有高考生出现了“考后综合症”,不妨听听专家的建议。
个例:小志是我市某高中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考试结束后,其母亲王女士觉得儿子应该会放松一些,可恰恰相反,小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很少说话,整天将自己关在屋子里。
前几天夜里11点,王女士发现儿子房间的灯还没关,推开房门一看,儿子盘腿坐在床上发呆。王女士安慰说:“没事,分数还没出来呢,不会有问题的。”一听这话,小志暴跳如雷:“有问题能咋地,考不好我就不上大学了,也不会复读的!”
王女士说,儿子的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平时成绩考取一本院校应该没有问题。自从考试结束后,儿子就发生了变化,晚上有些动静就睡不着觉,然后很长时间无法入睡,在房间发呆,他有什么想法也不和家长说。
症状分析:小志出现了自闭症症状,引发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感到自己考得不理想,觉得没脸见人,自我封闭;另一种是考生高考结束后得了厌学症,对任何事物都丧失了兴趣,提不起精神来,在不知不觉中导致自闭。
专家支招:减少独处时间。加强自我调理,多参加小团体活动,如和朋友一起聊聊天、逛逛街、打打球,或者听音乐、唱歌、看小品等,尽量减少独处时间。
个例:小霖本届高考预计成绩在550分左右,考试后估分却和预想相差近100分。面对家人朋友的关心与问候,她的心情更加抑郁、焦虑,同时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失眠等现象,整日坐立不安。为让她放松一下,父母特地请假带她外出旅游,小霖的焦虑症状暂时有所缓解。
直到一次同学聚会,她听说不少平时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考得不错时,她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在日记中,小霖这样写道:觉得没脸面对父母、老师和同学,我想逃避一切认识我的人,逃避他们的眼神,或许我该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
幸好,家人及时发现了小霖的动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劝说,小霖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症状分析:小霖出现了轻度的抑郁症症状,这部分考生有的表现出焦虑症状,如紧张、烦躁、易怒、失眠、坐立不安等;还有的表现出强迫思维,如无缘无故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并且越想越信以为真,精神沮丧、萎靡。
专家支招:可以诉苦。首先要保持沟通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苦闷向家人或同学、朋友倾诉出来。其次是自己要学会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成功。
个例:小文平时喜欢读旅游方面的书,爱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参加高考也励志报旅游专业。高考结束后,平时非常听话的他却提出了一个让家长咋舌的想法:“我要去读高职。”
刘女士说,其实按照儿子的分数,念个三本旅游专业没问题,可小文却对这些毫不在乎,坚持要填报职高志愿。“感觉孩子像是和我们在生气,他心里还是喜欢旅游专业的。”
分歧加深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小志开始出现食欲不振,甚至拒绝吃饭。家长与孩子整天不说话,晚上都睡不好觉。
面对医生,小文说出了内心想法,在高考时,家长一直强调要好好考,要让父母在朋友间有面子。所以,小文觉得自己最终考成什么样,或者读的专业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长们要有面子。所以自己才故意要报职高志愿,其实内心还是想读旅游专业。
症状分析:这个案例比较特殊,家长和考生一同出现了焦虑症状。高考已经给孩子很大压力了,家长们却没有做好减压工作,反而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专家支招:放下得失。建议考生与亲朋好友一起去旅游,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放松紧张情绪;适当地进行打工、读书、学一技之长(如考驾照)之类的活动,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