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狙击盛夏职业倦怠症

发布日期:2014-11-16 02:18:36 浏览次数:1600

7月12日,临床心理科的医生正通过电话对市民进行心理疏导。

□文/记者胡媛媛图/记者秦鹏

都市报讯职业倦怠症?咋一听,很专业且比较陌生,但对于工作一族来说,是不是还隐约觉得跟自己沾点边?7月12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伊奇忠表示,炎炎夏日,很多人深感疲惫,休息之后仍无法消除,一些市民干脆当是“春困秋乏夏打盹”满不在乎,实际上这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也叫做职业倦怠症。最近,欧美医学界已将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艾滋病相提并论,称之为“人类新杀手”。

据卫生部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估计我国目前60%至70%的工作人群均伴有职业倦怠症,其中女性约占29%,男性约占14%。根据临床经验,伊主任表示,时下,因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慢性疲劳综合征开始在都市人中流行和蔓延开来,出现这种症状和来门诊就诊的市民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市民出现症状后往往不重视,造成一大批潜在人群还未来就诊。因此估计在新疆被职业倦怠症缠上的上班族绝不会低于上述数据。

身体症状:累、乏、困

“没有胃口,工作提不起精神,要办的事情一转身就能忘记。”进入夏季以来,不断听到身边的朋友发出这样的牢骚,就连自己也觉得工作状态进入了“淡季”。有的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有的睡眠困难、多梦易醒、醒后精力不能恢复;有的伴有咽喉痛、肌肉痛、关节痛头痛等颇似感冒的表现;有的食欲下降情绪低落心慌气短、烦躁易怒。

伊奇忠主任介绍,这些症状复杂难解,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尤其是反复出现的疲劳感,第一时间经过医院的各种检查后,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和心理疾病,持续3至6个月,就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生活和事业兼备的白领人士、教师、医护工作者、公职人员很容易导致抑郁心理,从而产生对工作及生活的倦怠感,他们是这种症状的高危易感人群。

心理症状:烦、悲、怒

7月12日,记者从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乌鲁木齐市疾病控制中心及首府各大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医学上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还专门印发了自我调整的常识手册,将于近日对市民发放。

专家表示,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伊主任说:“很多职场工作者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视而不见,以为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降低劳动效率,而且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各种心理问题堆积而成的心理疾病的前期症状,尽管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因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免疫力降低及内分泌紊乱,将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容易罹患其他疾病。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身体、心理都容易倦怠,这种症状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危险系数特别大。”

据了解,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却无力改变,晚上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消极怠工,对手头的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如教师厌倦教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公职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服务对象态度恶劣等;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专家建议:善于调节心情

伊奇忠主任建议,要想解决职业倦怠症,单位的领导和职员要一起努力。领导要掌握员工对工作产生倦怠的原因,而职员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学会调节心情;休个假,喘口气;适时进修,加强实力;适时运动,放松心情;扩宽交际圈,避免陷入绝望怪圈。

如果职业倦怠症持续半年以上,症状未自行改善,也许你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或焦虑症之中,这时,需要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医学心理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