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久臥謹防肺栓塞
張女士60多歲,平素身體健康,春節前一家人從廣東自駕車高高興興回湖北老家過年。因路程長,路上又塞車,開了11個小時,張女士到家後沒多久就暈倒了,小便失禁,家人采取簡單的急救後,她慢慢蘇醒,但感覺乏力、呼吸困難、心慌。家人立刻送她到當地縣人民醫院,當時考慮為“冠心病”,治療幾天後稍有好轉,于是張女士選擇出院回家過年。回家後老人家仍感覺稍活動一下,就會喘氣、心慌,下肢還有浮腫。
近日張女士隨家人回穗,由于癥狀還是沒有消失,在廣東省中醫院就診時,醫生給張女士做了胸部CT檢查,發現她患的是肺栓塞而非冠心病,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長時間坐車(久坐)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什麼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呢?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ICU主治醫師杜炯棟說,下肢深靜脈血流緩慢、淤滯,形成血栓導致下肢靜脈血流不通。這種疾病常常是由于長途旅行或久坐,口服避孕藥、激素替代治療藥物等原因所致。栓子脫落後會隨靜脈血流回到右心,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阻塞肺動脈而形成肺栓塞。
一旦這些靜脈血栓形成,它們在靜脈中脫落,栓子隨血流回到右心,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阻塞肺動脈而形成肺栓塞,造成病人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ICU主任韓雲稱,肺栓塞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咳血、心悸、暈厥等。由于中老年肺栓塞患者多合並有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肺源性心髒病等,加之呼吸困難及氣短等不典型癥狀多發生在活動後,所以很容易被誤診為冠心病、肺心病。臨床上容易漏診、誤診。因此,發現疑似癥狀,尤其是出現不明原因或突發的呼吸困難時,需排除肺栓塞的可能。
專家強調,乘飛機或乘車長途旅行、久坐久站、骨折或手術後長期臥床、靜脈曲張等都是引起栓塞的高危因素。此外,肥胖、高血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懷孕及口服避孕藥者都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發人群,應注意預防。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常常會久坐,韓雲指出,久坐不僅會引起肥胖,還是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因此,最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臥。因為工作關系必須長期站立或靜坐者(比如窗口售票員、教師等)站立或靜坐一個小時就要活動一下下肢,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乘飛機、車船長途旅行時,要多飲水,這樣可稀釋血液黏稠度,同時要經常站起來活動下肢,也可做做旅行休閑操。
長期臥床的病人及老年人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除了盡可能多活動外,建議使用醫用彈力襪,適當做一下小腿和足趾活動也利于減少下肢靜脈血栓。長期服用避孕藥者可定期做下肢深靜脈彩超檢查。
韓雲還強調,目前,尚沒有針對肺栓塞的專項體檢,市民需通過控制體重和血脂等綜合性措施,預防肺栓塞。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