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职业性哮喘

发布日期:2014-10-27 03:16:31 浏览次数:1600

哮喘是在身处工厂环境的普通人群中很常见的疾病。职业暴露能够引起或加重哮喘,同时也与哮喘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症状类似于哮喘的疾病相关(如喉易激综合症)。此外,即使是非职业相关的哮喘也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

职业性哮喘的定义为由于职业暴露且非工作环境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哮喘。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部的Tarlo博士和蒙特利尔大学的Lemiere博士对目前的职业性哮喘数据进行了综述,发表于NEJM杂志上。

职业性哮喘可由工作环境中的特殊物质所引起,其机制与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关。职业性致敏原通常为能够引起特异性IgE抗体生成,从而导致典型过敏反应的高分子量物质(10KD,常为蛋白质或糖肽类)。

每年均有新的致敏原被报道,但似乎任何能够在空气中漂浮且能被吸入的蛋白质都是职业性哮喘的潜在致敏原。

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也可引起哮喘,但机制尚不明了。其中仅有一小部分与特异性IgE抗体生成有关,如铂盐、铑盐、镍盐等引起的哮喘。

刺激性物质引起的职业性哮喘指在接触了气道刺激物后引起的职业性哮喘,其过程中并不存在变态反应。患者可在暴露于一种或多种高水平的刺激物后出现气道症状和哮喘发作。

911事件中,由于暴露于高浓度碱性尘埃而新发生的哮喘被认为是刺激物引起哮喘的变异形式。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的化学物质(如清洁剂、空气清新剂等)也可引起哮喘。清洁工、护士、纺织业工人、家禽饲养者、铝业工人等被认为是患职业性哮喘的高危行业。但低浓度的刺激物暴露并不是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条件之一。

任何过敏性因素、遗传因素及吸烟均不能够决定此人是否可从事高致敏性工作。针对职业性哮喘,不同流行病学研究之间存在着地域、研究方法等的差别。

一项涵盖了13个国家的研究表明,职业性哮喘发病率为10-25%,暴露于呼吸道致敏原的工人患病风险增加。另有研究表明,在成人时期出现的哮喘中,16.3%为职业性哮喘。临床医生诊断的职业性哮喘占总哮喘病例的4.3%,而自报患病率却达到18.2%,这可能与职业性哮喘在临床诊疗中易被忽视有关。

有研究发现,在刺激物引起的哮喘中,刺激物浓度与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哮喘的发生相关。多中心研究表明,因刺激物暴露而出现急性症状的工人哮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职业性哮喘的发生机制与非职业性哮喘类似,均为高分子量致敏原或某些低分子量致敏原相关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但由其他低分子量致敏原引起的职业性哮喘的发生机制却尚未阐明。(图1)

图1.过敏原性哮喘与刺激物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诊断和预防

作者认为,医务人员在诊断哮喘时,都应将职业性哮喘这一可能性纳入考虑。

图2. 致敏原性哮喘和刺激物性哮喘的诊断流程

致敏原性职业性哮喘的三级预防策略

由于对刺激性物质引起哮喘的预防策略知之甚少,因此文中只对致敏原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三级预防策略进行了总结归纳。

(1)避免向工作场所引入已知的新致敏物质。(目前仅理论上可行)

(3)改变已知致敏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形态,以降低暴露的风险(如减少通风处理,采用聚合物形态,低蛋白,使用粉末少的乳胶手套)。

(4)采取卫生措施改善工作环境,以降低工作中致敏物质的暴露(如橡胶、密封外壳、呼吸器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