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糖尿病患儿离不开科学护理
I型糖尿病患儿离不开科学护理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因为儿童的行为和饮食习惯存在不可预知性,所以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极大程度需要依靠家庭护理。在家庭护理中,营养平衡、心理疏导和正确用药是三个最重要的部分。科学的家庭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儿控制病程,而且还能够让患儿拥有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快乐童年。八月初的一个早晨,一群活泼的孩子来到上海新天地附近的陶艺谷。在这里,他们拉坯、绘制彩陶,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这些快乐的孩子,周围的人不会意识到他们是I型糖尿病患儿。I型糖尿病又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机制未明。病因是体内胰岛素不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将危及生命。孩子患糖尿病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就诊时血糖已经非常高,病情都比较严重。儿童I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所以家长平时一定要留心,孩子不明原因消瘦,或者突然出现夜尿增多或尿床,需及时到医院检查。营养平衡要点:避免饮食控制过度造成营养不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营养师冯一指出,I型糖尿病儿童家庭护理中家庭饮食及营养搭配要平衡,也就是在控制患儿摄入饮食合理热量的同时,又要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这是糖尿病成功治疗的基石。冯一营养师还介绍道,患儿的生长速度可作为糖尿病代谢障碍得到控制的一个指标,家长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定期测体重与身高。在日常饮食护理中,需遵医嘱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营养需要量与相同年龄、性别、体重及活动量的健康儿相似,一般情况下应包括50%的碳水化合物、20%的蛋白质和30%的脂肪。正餐应包括主食、高蛋白食物、蔬菜、油脂和盐,而不是一味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可根据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强度、病情和平时饮食习惯制定每日总热量,再有计划地分配三餐热量和食物成分,每餐应基本固定,并按时进餐。此外,每当游戏运动多时可以少量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总之,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心理疏导要点:脾气变“坏”不可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黄晓东指出,糖尿病患儿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不仅肉体痛苦,而且还失去饮食的自由。无限期的治疗以及繁琐的检测和随访,都会让孩子脾气变“坏”,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患儿的心理疏导也不可忽视。家长要加强自身和患儿的心理建设,经常鼓励和陪伴患儿,倾听其感受,了解其需求,增加家庭活动、亲子游戏、体育运动的机会等,以减少患儿的抑郁、自卑倾向;要多多参加患者小组活动,如夏令营,获得同伴效应的正面作用。家长要做好与老师的沟通,为孩子营造友好宽松安全的学习环境;对年长的孩子要发挥其自主性,鼓励参与治疗过程,帮助孩子度过青春“风暴期”。只要采取正确、积极的方式应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用药要点:目前大多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I型糖尿病患儿由于胰岛功能绝大部分被损伤,胰岛素注射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不如成人,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打多了血糖会降低,打少了血糖会升高,不打或漏打会引发酮症酸中毒。因此,正确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患儿家庭护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有家长进行监督管理,做到规范注射,这既包括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注射,也包括要选择适合儿童安全的注射装置。黄晓东主任医师指出,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才能保证稳定地发挥作用,如果针头过长容易导致肌肉注射,加快胰岛素吸收,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发挥,进而造成低血糖。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的针头,可以轻松穿过表皮、真皮层,进入到皮下组织,减少肌肉注射和低血糖的风险。在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4毫米针头可以不捏皮,90度垂直进针。但有些可能仍需捏皮注射,尤其是较为清瘦的孩子。 乔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