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介绍

发布日期:2014-11-29 07:09:53 浏览次数:1604

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的介绍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的介绍

由黑暗色真菌(包括双极霉属,分枝瓶霉属,分枝孢子菌属,德勒霉属,外瓶霉属,产色芽生菌属,瓶霉属,支孢霉属,Ochroconis,鼻毛癣菌属,线形担子菌属和万氏菌属)引起的皮下组织,鼻窦,脑及其他组织的感染。由暗色真菌侵入皮肤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形成肉芽肿和化脓性感染。主要侵犯四肢。农民..

查看详细

病因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着色真菌侵犯皮肤及皮下组织所致的侵性肉芽肿性真菌病。主要致病菌均为土壤底生菌。可通过皮肤外伤进人体内。可自体接种。血行播散。此病多发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病程迁延不愈。可造成肢体残疾。 黑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组织,鼻窦,脑及其他组织的感染。

查看详细

症状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后期着色孢菌病病变具有特征性的外观,但早期病变可能被误诊为皮肤癣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培养,与众多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特殊的皮肤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相区别.普通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组织标本很易辨认出暗色真菌,表现为分隔的,反映出其自然黑色成分的棕褐色小体.Masson-Fontana黑..

查看详细

检查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可见棕色。分隔厚壁的抱子即“分裂体”。未见茵丝。真菌培养有暗色真菌生长。 2。组织病理检查:只侵犯表皮。真皮。不侵犯皮下组织。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真皮内有小脓肿。在小脓肿和异型多核巨细胞内可见不同形态的棕黄色硬壳细胞(厚壁抱于)。

查看检查

鉴别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状皮肤结核多见于成年男性。好发于手。足。上臂等暴露部位。有外伤史。皮疹早期为单个暗红色的丘疹或疣状结节。质硬.以后皮疹逐渐扩大呈乳头瘤样增生。表面可有浅表溃疡。中央形成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为表皮疣状增生。真皮结核样肉芽肿。真菌直接镜检为阴性。 2。足茵肿常有外伤史。好发于..

查看鉴别

并发症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并发症可致患肢毁形或影响功能。也可形成象皮肿。极少数则可播散至远处皮肤或内脏。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死亡。但属罕见。

查看详细

预防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应该如何预防?

1。外出穿鞋。避免皮肤接触土壤; 2。注意防止外伤。早期发现损害后及时治疗。

查看详细

治疗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应该如何治疗?

对具有正常完整防御功能的人,暗色真菌极少引起致死性感染.威胁生命的疾病常发生于免疫受损的患者.伊曲康唑尽管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效,但仍是最有效的抗真菌药.有时可用氟胞嘧啶辅助性治疗,因为虽然有一些病变可能反应快,但常会复发.氟康唑很少可使病变消退,两性霉素B也无效.许多病例需外科切除方..

查看详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4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