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什么意思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因双侧半球白质内的多处小梗死或大梗死导致皮质下白质传导纤维的损害与多处断裂引起的,以进行性痴呆呈台阶式加重、偏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等为主要表现的,头颅部CT或MRI发现多发性腔隙灶、软化灶、局限性脑萎缩、脑室扩大的慢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呆病、癫狂等病症范畴,乃由风、火、痰、瘀上扰脑神或肝、肾、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
发病特点:多发于50~65岁男性;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史,常以脑卒中发作开始,呈台阶式进展。
脑血管性病变是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基础,MID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和动脉硬化斑块不断脱落,引起反复多发性脑梗死,继而导致MID。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卒中病灶部位及大小、卒中合并失语等。
1、MID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有多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病史脑梗死局灶性定位体征如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感觉过度和尿便失禁等。
2、MID可急性起病,阶段性进展,智能损害往往呈斑片状缺损,精神活动障碍与血管病变损及脑组织的部位和体积有直接关系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近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表情淡漠、焦虑、少语抑郁或欣快不能胜任以往熟悉的工作和进行正常的交往,外出迷路不认家门,穿错衣裤最终生活不能自理。
3、与AD相比血管性痴呆(VaD)在时间及地点定向短篇故事即刻和延迟回忆命名和复述等方面损害较轻,执行功能如自我整理计划精细运动的协同作业等损害较重。不同的血管性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患者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精神行为异常。另外应注意继发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
由于血管性痴呆的智能损害常为斑片状或非全面性伴局灶性神经体征康复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康复要有针对性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肌肉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言语障碍康复等情绪低落和自发性淡漠是加重痴呆的重要原因应使病人多与外界接触,参加一定的社交活动。通过中西药综合治疗、康复及护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部分地回归社会。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长谷川智能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65例,其中轻度痴呆36例,占55.4%,中度痴呆25例,占38.5%,重度痴呆4例,占6.1%。头颅CT扫描发现梗死灶178个,平均2.7个。梗死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梗死多见。结论基底节产生痴呆的病灶比皮质下梗死者小,痴呆程度与梗死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脑梗死大小、部位与痴呆:过去,进行性脑功能衰退所致的痴呆被人认为是脑动脉硬化所致的脑缺血、缺氧引起,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已明确,真正的脑血管痴呆是由于多次发作的脑梗死所致的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故亦称多梗死性痴呆(MID),病理检查已证实MID患者有足够的脑组织损害才能产生痴呆,多数人认为梗死灶体积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梗死灶体积越大越容易引起痴呆。梗死灶容积>50ml可以合并痴呆,>100ml则经常合并痴呆。而本组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占17.4%,小梗死灶占82.6%,多发病灶占95.6%,提示病灶体积小也可以发生痴呆,尤其是梗死数目越多,痴呆发生率会越高,所以双侧、多发病灶、皮层病灶、体积大的病灶与痴呆关系密切。其次我们认为MID基底节区发生率高(67.4%)是由于基底节区梗死多属于分水岭脑梗死,梗死部位主要是颈内动脉系统及深穿支小动脉终末供应区,侧支循环差。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变时,使动脉壁弹性减退,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以至闭塞,导致多发性小灶梗死发生。此部位病变导致痴呆的原因可能为:基底节处核与核之间,各核与皮层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许多纤维与记忆和认识功能有关,如受破坏即可出现痴呆,特别是主侧半球脑的损害可导致痴呆。从而表明脑梗死部位、大小、范围与痴呆有密切关系。
脑萎缩与痴呆:脑萎缩与痴呆密切相关。本组结果91.3%MID合并脑萎缩,且主要表现在中央性萎缩,与钱氏报道一致,且多见于二次以上的脑梗死者,提示多发脑梗死可引起和加速脑萎缩。而脑萎缩、脑室扩大的程度与MID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痴呆的致病因素:MID的致病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因果关系。有研究强调持续性高血压是所有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本组合并高血压占73.9%。长期高血压致小动脉硬化发生纤维样坏死,使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本组43.5%合并糖尿病,因糖耐量减低可促使大动脉或微血管的粥样硬化,致使痴呆早发。本组69.6%合并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可使血流泵出不足或由于心律紊乱及瓣膜病变造成微栓子导致脑血流量急剧下降。本组65.2%合并高血脂,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使血管变得狭窄导致脑组织灌注量降低,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下降,兴奋性降低,而出现脑功能障碍。本组血液粘度增高占60.9%,高粘血症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增高,红细胞容积>40%时,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脑灌注量降低,从而加速痴呆的形成。
与脑血管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
1、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并积极治疗,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2、戒烟、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
3、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
马查多-约瑟夫病 抽搐 惊厥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综合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