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扭转手术治疗
乙状结肠扭转是结肠绞窄性梗阻较为多见的一种,患者年龄多在4O岁-50岁,北方多见而南方少见,主要原因是乙状结肠冗长而系膜相对较短,又或由于炎症粘连引起。病理上一般分为非闭袢性及闭袢性结肠扭转。
乙状结肠扭转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疗法中如第1次手术复位后企图用乙状结肠缝合固定术或肠系膜折迭缝合术等其他方法,以期防止扭转复发的疗效均不佳,因为易于引起乙状结肠扭转的解剖因素如乙状结肠冗长、系膜宽大而根部偏窄、活动度大,特别是在慢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扩张、增长,肠肌松弛、粪便积聚等病理因素依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常易复发。如吴锡天等报道1例患者分次行乙状结肠固定于侧腹壁、乙状结肠横行折叠缝合等方法均告失败。本组亦有5年前行乙状结肠固定术现又复发的实例,因此对乙状结肠扭转的患者只有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乙状结肠扭转术后复发的问题,且对慢性便秘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乙状结肠切除后先行造瘘再二期手术或行一期对端吻合术一直存在争议,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左半结肠的愈合能力较右侧差而不主张一期吻合,但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并无证据说明左右结肠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在有腹膜炎的患者行结肠一期吻合仍是可行的。研究者通过7例手术成功的经验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注意围手术期处理,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是安全的。
共3页: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