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

发布日期:2014-10-15 13:57:38 浏览次数:1600

是食管硬化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食管静脉血栓形成组织坏死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大而深的溃疡,往往与出血、穿孔及食管狭窄有关,应当避免。血管外注射硬化剂剂量过大或反复在同一点注射,往往是形成深大溃疡的主要原因。

食管狭窄是EVS的后期表现,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硬化剂造成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次数越多,剂量越大,沿管周重复注射部位越多,其发生狭窄的几率越大。持久和较大的溃疡往往以纤维化方式愈合,易于发生食管狭窄。

食管穿孔是EVS最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4%,平均为1%。穿孔多发生于较深的溃疡和检查时的创伤。但自EVS应用以来,创伤性导致的即刻穿孔已经罕见。延迟穿孔是由硬化剂引起的食管壁全层坏死和微脓肿形成所致,常发生于EVS后数天至2周左右。发生因素往往与注射于血管外的硬化剂剂量过大和注射过深、活动性出血以及与三腔二囊管压迫并用等有关。

在EVS的并发症中食管血肿少见。食管血肿的形成常与Mallory-Weiss综合征、剧烈呕吐以及食管肿瘤的手术剥离等有关,有时也可自发形成。EVS后可产生食管黏膜的无菌性炎症和组织坏死,并可形成黏膜下溃疡甚至肌层溃疡。由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以及凝血机制紊乱,食管黏膜下的无菌性炎症可导致血肿形成。另外,每次硬化剂注射量的大小,注射动作是否轻柔亦与食管血肿的产生有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