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什么是盲襻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23 13:45:44 浏览次数:1595

正常人近半数小肠内特别是小肠上部是无菌的。在肠蠕动正常的情况下,小肠内容物持续向远侧流动,以消化间隔期的移动性肌电复合运动来清理食物残渣。胃酸局部免疫球蛋白以及回盲瓣防止结肠内容物的逆流等作用,均足以防止食糜滞留和细菌异常繁殖。任何导致这些机制被破坏的因素,均可以引起细菌过度繁殖导致盲襻综合征

1.发病因素常见发病因素有:①肠道运动机能不良:系统性硬化症、假性肠梗阻;②解剖上的盲襻:Meckel憩室;③小肠病变:Crohn病、肠结核所致的肠狭窄部分肠梗阻;④外科手术所致: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入襻功能不良;小肠—小肠或小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捷径术后的旷置肠段;胃空肠形成后空置或绕过的肠襻;术后粘连引起的部分肠梗阻等。

2.常见感染细菌导致盲襻综合征的感染细菌主要为厌氧菌,其他尚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链球菌和粪球菌等。

1.发病机制肠道运动机能不良、小肠盲襻小肠手术等均可使小肠运动迟缓,肠内容物排空不畅或在其中反复徘徊,引发肠内细菌(包括厌氧菌)过度繁殖。

大量肠菌可消耗肠内维生素B12,肠菌毒素又可抑制肠壁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以及破坏已被吸收的维生素B12,从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和巨细胞型贫血。肠内厌氧菌还可产生某种蛋白酶影响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细菌水解结合胆盐为游离胆盐,使肠腔内胆盐减少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到影响,导致脂肪泻;肠菌还可脂肪酸羟化形成不能吸收的羟化脂肪酸后者可损伤肠上皮,影响其对水和钠的吸收,引起水样泻。

2.病理生理盲襻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腹泻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巨细胞型)。肠道细菌均含有蛋白酶,可使肠上皮刷状缘膜内的酶失去活性,影响肠壁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肠腔内容物长期淤积肠腔内压力升高肠上皮因缺血受到进一步损害,发生黏膜糜烂和出血,严重的又可并发肠穿孔或肠瘘;羟化脂肪酸也可损害肠上皮细胞,致肠上皮长期水、钠营养素吸收障碍,引起营养不良、消瘦水样腹泻和贫血等。由于肠腔内容物淤积,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如腹痛腹胀肠鸣亢进等。张延龄等治疗1例急性回盲部炎性肿块,因当时情况不佳仅能作回肠横结肠暂时转流。术后炎性肿块所致有梗阻缓解,但部分肠内容物可经远端回肠进入盲肠和升结肠而主要进入结肠,部分内容物经吻合口流入末端回肠这样周而复始远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内积累粪便达5kg之多。由于盲襻黏膜糜烂,出血严重,出现便血和腹痛等慢性中毒症状,经切除盲襻后痊愈。

临床表现根据病因而定,大致有3个方面的表现。

1.原发病的症状。

2.肠梗阻症状患者具有肠梗阻的一般症状,如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及肠形等,与真正肠梗阻不同之处在于患者仍能进食,并有排便次数增多常含有不消化食物的稀便

3.吸收不良表现轻的仅有轻度腹泻,重的则有严重水泻脂肪痢和吸收不良致营养不良消瘦、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和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低钙血症骨软化症等。

并发症:

在肠盲襻或肠憩室所致的盲襻综合征中,由于淤积膨胀细菌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多发溃疡炎症出血,甚或穿孔、肠瘘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