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肺鼠疫

发布日期:2014-11-05 14:06:15 浏览次数:1601

2009年8月2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已确诊病例12例,其中2例死亡。青海省已对疫源地依法封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009年8月3日,青海鼠疫死亡人数增至3人,其他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情危重,1例患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来自国家和青海省的临床医学专家继续进行医疗救治。

2009年8月8日20时开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肺鼠疫疫情解除。

传染

传染源

肺鼠疫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并藉跳蚤传染给各种动物及人类。它是由鼠疫杆菌(Yeresinia pestis) 所致的烈性传染病。按中医的理论,鼠疫属于伤寒的一种。鼠疫通常先在鼠类或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流行,然后再通过鼠、跳蚤叮咬传给人;当发展成肺鼠疫时亦可以在人同人之间传播。一般相信历史上鼠疫有三次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六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波及到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二千五百万人;第二次发生于十四世纪,起源于美索布达米亚,仅欧洲就死亡二千五百万人,即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第三次发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死亡一千二百万人。

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其他如猫、羊、兔、骆驼、狼、狐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肺鼠疫病人是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带菌者(包括健康带菌和恢复期带菌)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亦应引起重视。主要储存宿主以旱獭和黄鼠最为重要,由于它们是冬眠啮齿类动物,感染后可越冬至翌春发病,再感染幼鼠,对鼠的自然疫源的形成和鼠疫耶尔森菌种族延续均起重要作用。褐家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经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

.F1 抗原病菌的荚膜抗原,为一种糖蛋白,有高度特异性,已广泛用于血清等诊断。

.T 抗原中的鼠毒素,仅对鼠类有毒性,而细胞壁内的脂多糖内毒素则可引起人体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补体激活和组织病变。

.V 和W 抗原由质粒介导,仅存在于毒型菌株,保护病菌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特别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和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耐寒冷,在脓液,痰和土壤可存活1年以上。

鼠疫杆菌多自皮肤侵入人体,经淋巴管至淋巴结,引起原发性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菌释放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内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可有感染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菌从呼吸道侵入则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出血性支气管炎和坏死性肺炎,出血坏死性肺门淋 巴结炎和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炎

病理学

症状体征

肺鼠疫须与其他肺部炎症鉴别,如大叶性肺炎肺炭疽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及支原体肺炎。肺鼠疫潜伏期短,一般3~5 天。原发性肺鼠疫为数小时到3 天,起病急,高热畏寒寒战,全身毒素症状,淋巴结肿大,可有呕吐腹泻脾肿大及出血表现。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数为原发性吸入性肺鼠疫。咳痰为脓血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发绀。肺部体征少,可有少量湿啰音胸膜摩擦音。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为本病之特征,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及呼吸衰竭。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诊断

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急性淋巴结炎咳嗽,胸痛,咳血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怀疑为鼠疫,确定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出鼠疫杆菌和(或)检测血清特异性F1 抗体,效价≥1:100 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

.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轻中度贫血伴血小板减低。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可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或脑脊液,压片或印片染色镜检,亦可做培养和动物接种。

.血清学检查 鼠疫病的凝集试验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反向血凝试验检测抗体急性期及恢复期抗体效价增长4 倍以上,或效价≥1∶100 有诊断价值。

治疗方案

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传染性强。必须早发现,早诊断,隔离,早治疗。

.消毒隔离 严格隔离,病室灭鼠、灭蚤。彻底消毒病人排泄物。医护人员有严密的自身防护措施。

.病原治疗 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传统常用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是首选药物,成人剂量每天30mg/kg,分 次肌注或首剂1g 肌注,后改为0.5g,1 次/6h。严重病例首次1g,后改为0.5g,1 次/4h,病情好转后改为1 次/6h,疗程10 天左右。氯霉素每天60mg/kg,分 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同上。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单一药物有效。

.对症支持 急性期绝对卧床,足量补液以利于毒素排出。补液、输血或血浆。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者应予以吸氧,纠正休克。淋巴结肿大在局部应用5%鱼石脂乙醇外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预后

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和呼吸衰竭。

预防

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 周前接种菌苗,有效期1 年,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链霉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 分,4 次口服。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