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菌感染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原伤口处皮肤又出现疼痛、肿胀和蓝灰色结节。它可破溃,周围水肿,呈下疳状损害,伴有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小螺菌感染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Top]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原伤口处皮肤又出现疼痛、肿胀和蓝灰色结节。它可破溃,周围水肿,呈下疳状损害,伴有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发热可高达40℃,2~4天后,体温骤退。经3~7天间歇,又发热并发生大片斑疹、斑丘疹或红色风团样皮损,偶有关节炎。在未经治疗的病例中,部分患者可复发,但每次发作时,其症状显示愈发愈轻。皮疹经几次复发后,亦终于不发。在个别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昏迷、木僵,甚至病死,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一般经4~8周可自愈,但未经治疗者可延续达1年以上。
有鼠咬史,结合临床症状,本病较易诊断。必要时,实验室检查获得阳性结果,则可确诊。
小螺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Top]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高,而嗜酸粒细胞计数偏高。梅毒血清试验约有50%呈假阳性。从溃疡处取得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穿刺抽出物,经暗视野检查可找到螺旋体。被感染的鼠咬伤后,其外周血液、肿大的淋巴结和皮肤损害,用Giemsa染色或嗜银染色法可见到螺旋体,进行豚鼠接种可获得阳性结果。
组织病理:在局部接种处,皮肤显示水肿,并有单核细胞浸润和坏死。局部淋巴结增殖。当螺旋体侵入血液后,肝和肾小管皆显示毒性出血和坏死。心肌、脾和脑膜有充血、水肿和混浊肿胀。
小螺菌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Top]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