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3种体液标本1

发布日期:2014-10-31 13:36:30 浏览次数:1595

(1,3)-β-D-葡聚糖检测与巢式PCR扩增在播散性毛孢子菌病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继2000年我国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病例报道以来,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该病是一种广泛累及皮肤、肝、脾、肺、肾等器官的系统性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患者多因病情复杂、多器官受累、诊断不明和(或)治疗不及时而死亡。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诊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准确、特异的辅助检查。传统辅助手段包括病原菌培养、鉴定及组织病理检查等,耗时长,至少需1周以上时间,不仅影响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也因为临床上缺乏特异、快速的检诊手段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易造成误诊误治。目前,非培养诊断技术如真菌成份及代谢产物测定、特异性DNA片段扩增等以其灵敏、快速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真菌的结构由细胞壁、隔膜、细胞膜及有关细胞器构成,这些结构的组成成份及其代谢产物在真菌的生成和繁殖过程中,含量及活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1,3)-β-D-葡聚糖是真菌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仅在深部真菌感染后经吞噬细胞吞...

(本文共63页)

本文目录|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 硕士论文 2007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