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分血的症状及诊断依据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多数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再障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患者严重贫血。红细胞数量严重缺少。下面我们就这几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分血的症状及诊断依据。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帮助。
1、无先天性纯红再障。(diamond-blackfan贫血)90%于初生到1岁内起病,罕有2岁以后发病者,遗传规律尚不清,有家族性。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少数也有轻度先天性畸形,如拇指畸形,和Fanconi贫血不同很少伴发恶性疾病。患者红系祖细胞不但数量缺乏,并且质有异常。HbF增多,胎儿膜抗原i持续存在,嘌呤解救途径酶活性增高,说明核酸合成有缺陷。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可抑制正常红系祖细胞的生长。20%病例可自发缓解,60%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无效者亦可做骨髓移植。
2、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主要见于。50%患者伴有胸腺瘤,仅5%胸腺瘤患者有纯红再障;这些胸腺瘤多数系良性,70%为纺锤细胞型,少数为恶性;女性多见(女:男为3~4.5∶1)。少数尚可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病、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胆道腺癌、甲状腺癌、支气管肺癌及乳腺癌等。原因不明者称原发性获得性纯红再障,系多种免疫机制引起幼红细胞生成抑制,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幼红细胞抗体,抗红细胞生成素抗体或具有抑制性T淋巴细胞等。患者常伴有多种免疫学异常如免疫球蛋白增高或降低、单株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多种抗体阳性,如冷凝集素、冷溶血素、嗜异抗体、抗核抗体等。抗人球蛋白试验等阳性。个别患者可伴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减低。不伴胸腺瘤的纯红再障多见于男性(男∶女为:2∶1)。
3、急性获得性纯红再障。该病在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程中发生感染,特别是人类微小(parvovirus)B19感染,可选择抑制红系祖细胞,发生急性纯红再障,又称溶血性贫血的再生障碍性危象;某些病例在感染后发生造血功能暂时停顿,导致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出现巨原红细胞,又称急性造血停滞。急性纯红再障也可发生在1~4岁小儿,数周后自愈,并无感染因素,称儿童暂时性幼红细胞减少症。急性纯红再障尚见于性肝炎和某些药物诱发,如苯妥因、硫唑嘌呤、氯霉素、异烟肼和普鲁卡因胺等,停药后大多数病例会完全恢复。推荐阅读》》》预防再障性贫血应从哪些入手
专家解释说:目前对于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医学界没有很合理的解释。在治疗上也难度非常大。患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目的,多以缓解病情,延长生命为主。
温馨提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海军医院血液科是全国重点血液病防治基地,华南地区最权威的血液病医院,多年来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根本,辅助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专门解决血液病难题。
通过以上专家对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分血的症状及诊断依据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相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专家提醒,一旦确诊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治疗疾病。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知识,欢迎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健康热线020-89886932咨询,与我院血液病专家在线咨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