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发布日期:2014-11-25 16:58:53 浏览次数:1600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根据纤维蛋白原减少程度分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两种,前者罕见。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得病,男性患者较多见,其中半数病例有近亲婚配史。一般认为该症源于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不足或完全缺如,而纤维蛋白原的代谢过程正常;输注的外源性正常纤维蛋白原在患者血浆中的半寿期通常正常;另外,在遗传性部分分泌缺陷情况下,合成的纤维蛋白原在肝细胞中过多积聚导致本病,此种情况下,原发性缺陷可能位于纤维蛋白原分子中参与其运转分泌过程的结构域中。部分可伴有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的病例可能是纯合子型,含量中等度减少可能是杂合子型。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一般考虑以下条件,①有阳性的遗传史和家族史;②自幼有出血倾向;③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或缺如;④凝血试验延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⑤出血时输注血浆或纤维蛋白原制剂有特殊的止血效果;⑥肝活检可有助于诊断遣传性部分分泌缺陷所导致的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鉴别诊断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应排除:①同时伴发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②抗凝物质如肝素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存在;③药物如L-精氨酸酶、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高剂量皮质激素所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④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实验室检查

①本病由于血液不能凝固,不能形成纤维蛋白,以致血液凝固障碍,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延长,用正常血浆或正常纤维蛋白原均可纠正这些异常;②纤维蛋白原缺乏者,血小板计数正常.而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亦异常;③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减少或完全缺乏,引起出血的临界水平约0.6g/L;无纤维蛋白原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常为0或<0.4g/L;低纤维蛋白原者其含量常为0.5~0.8g/l。

临床表现

患者终身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50%~60%患者出生时脐带残端出血不止,此后常有皮肤瘀斑皮下血肿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外伤或手术后严重出血,约20%患者有关节出血等表现;内出血是致死原因之一。成年期随年龄增长其出血程度和发作频率有缓解倾向;成年女性患者月经可以增多,但很少为其所困扰,尽管她们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接近于零,这可能与纤维连接蛋白及凝血酶致敏蛋白复合物的代偿作用有关。杂合子型大多数病例可无出血症状,少数病例仍有自发性出血或术后严重出血表现,但出血程度和发作频率要轻得多。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减少或缺失.临床上常见伤口愈合延迟和不佳。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治疗概述】

目前主要实施替代治疗。出血发作、创伤和手术时应输注富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或其制剂。治疗剂量取决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欲达到止血所需要的纤维蛋白原水平(>1g/L)。纤维蛋白原在体内的半衰期为4~6d,故开始时每1~2d,以后每3~4d输注1次。可输血浆或冷冻沉淀纤维蛋白原制剂,因其回收率仅为50%,所以输注剂量应为理论估计值的2倍。一般正常血浆开始时每次25~30ml/kg,而后10~15ml/kg;制剂开始时每次45~50mg/kg,以后每次20~25mg/kg,足以达到止血水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