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症状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primary fibrinolysis)又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系统活性异常增强,导致纤维蛋白过早、过度破坏和(或)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并引起出血,是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溶亢进)的一个类型。原发性纤溶发生在无异常凝血的情况下,又可分为先天性(如α2抗纤溶酶缺乏、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缺乏、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和获得性(如严重肝脏疾病、肿瘤、手术和创伤、溶栓治疗)2种,以后者居多。继发性纤溶是指继发于血管内凝血的纤溶亢进,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尤以皮肤相互融合的大片淤斑为特征。全血凝块溶解时间、优球蛋白凝块溶解时间等虽可反映全身性纤溶亢进,但无法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FDP升高提示新近有纤溶酶的生成,但无法判断降解产物是来自纤维蛋白原还是来自纤维蛋白,故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时均升高。一般来说,原发性纤溶时,由于没有病理性凝血酶的生成,抗凝血酶水平正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D-二聚体不应增多。原发性纤溶的治疗应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和抗纤溶治疗等。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原发性纤溶)是指在无异常凝血的情况下,纤溶活性异常增高,导致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的大量溶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继发性纤溶)是指继发于血管内凝血的纤溶亢进,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由于失去了α2AP的抑制作用,体内纤溶酶活性异常增高,止血血栓过早溶解,导致出血倾向。一旦出血,往往较重。多是外伤或手术后数小时出血,自发出血罕见。杂合子患者大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出血。也有α2AP分子异常的报道,即血浆中α2AP的抗原水平正常,但其抑制纤溶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此乃基因突变使得距α2AP活性中心N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处插入了1个丙氨酸,使α2AP不再具有抗纤溶酶活性,相反成为纤溶酶的底物。临床表现为易出现皮肤青紫及术后出血延长等。
血中纤溶酶原活化物明显升高,此种活化物在生理上和免疫上均与t-PA相似。虽然血中未测到游离的纤溶酶,但血中总能测出纤溶酶-α2AP复合物。血浆中PAI-1抗原水平正常,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未测PAI-1活性。患者的循环血中持续有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溶解的表现。其全血凝块在6h内溶解,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水平持续明显升高。t-PA异常升高时,可因纤溶酶的大量形成造成纤维蛋白过早溶解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而引起出血。
大多学者认为APL出血主要是DIC及继发性纤溶所致。但也有作者的研究表明,虽然APL患者出血很重,但没有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的确切证据。故他们认为虽然白血病细胞能释放出具有促凝活性的物质,但血管内凝血并不严重,所以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的消耗不至于成为出血的直接原因,相反,患者均有明显的全身性纤溶的实验室证据。另外,与DIC继发纤溶不同的是,APL患者的纤溶酶形成大多与u-PA有关,而前者大多是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大量t-PA释放入血所致。APL的早幼粒细胞除了释放u-PA,还可释放能灭活α2AP的白细胞弹力蛋白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