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心房颤动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25 06:46:35 浏览次数:1600

(1)环形运动学说:心房内激动受阻于局部传导阻滞区,而沿另一方向进行,当绕道回至原阻滞处时,该处已恢复应激,激动乃沿环行通道循环不止。且以这一环行通道作为“母环”,发出“子波”激动心房。由于母环及子波发出的规律不一,形成快而不规则的冲动。此说提出较早,但不能解释所有心房颤动的发生。

(2)异位起搏点学说:将乌头碱注入动物心房之一处可以引起心房颤动,故认为心房内有一异位起搏点,发出快速而不规则的冲动,同时伴心房肌的不应期缩短、传导途径与速度多变,引起心房颤动。也有认为是心房内有多个异位起搏点同时发放冲动引起心房颤动。

(3)心房内多处微折返学说: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心房肌复极不一致,在心房内发生多处折返,引起快速不规则激动,形成心房颤动,此说可以解释为何心房颤动发生后得以持续。目前支持此学说者较多。

临床表现与原有心脏病代偿程度和心室率有关。轻者可仅有心悸乏力气促、心前不适,重者可致晕厥、急性水肿绞痛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房失去辅助心室充盈的收缩作用,以及心室舒张期缩短,引起心室充盈不足,搏出量降低所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自觉症状常较慢性的明显。体检:心律、脉搏不规则,心音、脉搏强弱不等,心室率大多在每分钟120—160次。某些心搏因搏出量少不足以引起桡动脉搏动,表现为脉搏短绷,当心率每分钟低于70次或超过160次时,心律不齐可不明显。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经洋地黄治疗者心室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心房颤动患者易有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及脱落而引起动脉栓塞

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频律不一的颤动波(f波),频率400—600次/min,心室率不规则.约120—160次/min,是心房激动在房室交接处内形成隐匿传导所致。f波在风心病左房室瓣病变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较粗大,而在冠心病者低小。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但心室内差异传导常见,特别在长间歇后提早的心搏中易于发生,因右束支不应期长于左束支,心室内差异传导中QRS波群多呈右柬支传导阻滞型。心房颤动可伴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控制心室,因而心室率慢而规则。预激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可快至200次/min以上,QRS波群多数具有心室预激波。

病因治疗极为重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炎等未能控制,心房颤动也难于消除。(1)心房颤动的处理:偶发的心房颤动,心室率如不过快,可嘱暂时休息,给予适量镇静剂,无须特殊治疗。心室率快并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者,宜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使休息时心率每分钟60—70次,轻体力活动时不超过90次。给药途径根据症状轻重和心率而定,心率减慢后改用维持量。单独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不能满意控制心室率时,可加用普萘洛尔(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异搏定)。此两类药物均有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应注意掌握剂量。少数患者用洋地黄后可转为窦性。对有转复窦性心律的指征者,可考虑转复心律。(2)心房颤动的转复:转复为窦性心律能增进心输出量,并可减少栓塞机会。下列情况应予考虑:①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内,心脏病变较轻或已作过左房室瓣分离术者。②左房室瓣手术后发生的心房颤动,经2—3周未消失者。③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控制而仍有心房颤动。④近期有栓塞史者。以下情况不适于转复:①心房颤动而心室率缓慢者(除外药物影响)。②心房颤动已持续2—3年或更久者。③心脏明显增大或有明显心力衰竭者。④易复发者。方法:①电复律。②药物复律,主要用奎尼丁。心室率过快或有心力衰竭者应先予控制或纠正。近期有栓塞史者宜先用抗凝剂6—8周。奎尼丁无效或有毒性反应可改用普鲁卡因胺口服.近年来用胺碘酮200mg,每日3次,口服1—2周复律,部分病人获得转复,有效后给予维持剂量每日200mg(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不宜用)。(3)心房颤动复律后常需用药预防复发,可选用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少数病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或左房室瓣手术后,用药数周后可以停药,其他患者须长期维持。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