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治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又称海绵状心肌、蜂窝状心肌或心室血窦存留。该病发病率为0.05%~0.24%,既可单发,也可呈家族聚集。发病机制为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病变区心肌致密化过程失败,导致肌小梁隐窝持续存在,肌小梁发育异常粗大,心肌呈海绵状,可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畸形。
临床特征 NVM表现为渐进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体循环栓塞,与扩张型心肌病十分相似。慢性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可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也可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NVM患者可见多种心律失常,以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37%~48%),表现为心悸、晕厥。另外,预激综合征发生率也较高,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易引起致命性室速或室颤。肌小梁隐窝中血流缓慢,易于形成壁内血栓,合并心房颤动者心耳内易形成附壁血栓,若栓子脱落,可引起体循环栓塞。
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有前额宽大、低位耳、高颧弓等典型面容的年轻患者,或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体循环栓塞等典型症状,而既往无心脏病者,应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其直系亲属筛查时也应常规作UCG检查。
UCG是目前诊断NVM的重要依据,诊断标准包括:①心外膜层薄而致密,心内膜层疏松增厚;②好发于左室心尖部、前侧壁, 可波及心室壁中段,一般不累及心室基底部;③波及房室瓣可致瓣膜脱垂和反流;④隐窝间隙有低速血流与心腔相通;⑤排除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其他器械或辅助检查由于费用较高、操作复杂、风险较大而不适宜推广,如磁共振成像(MRI)、左心室造影、铊心肌显像、心内膜心肌活检、超高速CT等。
NVM须与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通过UCG检测室壁、肌小梁、隐窝等结构特征有助于鉴别。
治疗 NVM患者需进行长期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反复室性心动过速者需置入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以防室颤猝死。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包括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受体阻滞剂可长期应用。综合治疗措施与扩张型心肌病相似。
预后 NVM猝死率为13% ~18%。该病远期预后差,药物治疗仅可暂时缓解症状,难以遏制病情进展,心脏移植是终末期主要治疗方法。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