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与麻子
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牛痘苗的引进和普及,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的亲戚和邻居中有不少麻子。外婆家有一位姨母、一个表哥、一个表姐;父亲这边,至少有两个堂姐,两个表哥,脸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麻子。同一条小街上的邻居里,什么张麻子、李麻子,二麻子、三麻子的,不费脑筋就能数上七、八个,我的小学同学,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倒有两个麻子。不知有没有人做过统计,据我估计,发生率大约在十分之一左右吧!但他们多是我的长辈,或同辈中的年长者,在小辈里面就基本上看不到麻子了。
麻子是出天花产生的后遗症。天花是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所以,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包括年轻医生,都对其不甚了解。但过去它却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男女老幼包括婴儿都可能感染。据说每四个感染者就有一人死亡,不死的也会在全身留下疤痕,身上的倒也罢了,脸上的麻子实在难看。由于电视剧的播放,大家都知道清朝出了两个麻子皇帝(康熙与咸丰),出天花死了一个皇帝(同治),可见得它的厉害。
为了预防天花,我们的先辈自主开发出一项技术,叫做“鼻苗”(也有叫做“人痘”)。将天花患者痘疹结痂后的脱落物辗碎,取少许喷到幼儿的鼻腔里,这样由人工有控制地感染天花病毒,以获得免疫效果,而且是终生免疫。这项技术发明,挽救的生命何止几百万,还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但它的缺点是难以控制感染程度,弄不好就成了真正的天花发作,落下或多或少的麻子。我的母亲和姨母都是种的鼻苗,我母亲效果很好,姨母却留下了一些浅麻子。
法国人发明的牛痘苗,较好地兼顾了有效与安全。虽然有极少数人多年后也可能感染天花,症状却很轻,它的安全性却完全让人放心。种痘的方法极其简单,相当于一次肌肉注射。用细针在幼儿的臂上剌两个小孔,涂上牛痘苗的浆液,几天后接种处可能有些红肿骚痒,小儿照吃照玩,再过几天后也就没事了。
种牛痘在我们家乡(江苏)的普及,则肯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三十年代及其以后出生的人里,就很少再有麻子了。由于上一代人的开明和开放,没有强调“中国特色”,将已经沿用了几百年而且确实有效的鼻苗割爱,“拿来”了安全性高的牛痘苗,不然的话,如果再延迟几年才普及,那么,十分之一的机率够大的了,我染上一副麻子脸是完全可能的,这辈子要有多难受?想想我们这辈人还算幸运。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