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有哪些后遗症

发布日期:2014-10-18 03:58:24 浏览次数:1595

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一整套治疗方案,但关键是早期诊断,最好在新生儿期就确诊。在3个月内采用吊带法,将两大腿摆成屈髋屈膝、外展状,似青蛙腿那样屈曲着下肢,用吊带或连衣短裤将此姿势固定,3—4周后股骨头进入髋臼。若1个月后不能复位则应改换其他治疗,如手法复位加支架固定,这也适用于新生儿至3个月的婴儿。先用手法牵拉下肢,松解向内收的肌肉,再用特殊的支架固定双下肢,一般6个月可恢复正常。

若支架治疗失败或对4—18个月的婴幼儿,可行内收肌切断术,松解此肌后手法复位就容易,再用石膏将双下肢固定成蛙腿状,3个月后拆除石膏复查复位情况,再更换石膏或蛙式支架固定,10个月后去除固定,下地锻炼约1年至1年半能渐渐恢复。

手法复位失败者或2岁以上的患儿,则应行骨牵周后能使挛缩的肌肉松弛,就容易用引复位,一般牵引3—4手法将上移的股骨头纳入髋臼内,复位后再行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一次石膏,一般9—12个月后可拆除石膏。2岁半以上的患儿或经以上治疗失败者,需手术切开复位,手术方式较多,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决定相应治疗方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四肢畸形,由于种种原因术后常有一些后遗症,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这并非因细菌感染引起,而是因治疗中关节面若挤压股骨头太紧,下肢极度向内或向外旋转;或股骨向外展开造成关节囊紧张,引起股骨头血供不足而坏死,髋关节也因此失去正常功能。

有些患儿术后长期卧床牵引或石膏固定,解除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不能屈曲大腿或下蹲,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才能恢复活动。有少数患儿因髋关节畸形严重,术中为加大加深髋关节而被破坏较多,术后髋臼生长发育较差,有复位可能。因此治疗此病前,先要检查有否伴有其他畸形,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及病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