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腘肌肌腱炎

发布日期:2014-10-26 02:23:24 浏览次数:1595

【临床表现】

腘肌肌腱炎也具有肌腱炎本身的一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或关节附近的触痛,在一些病例,出现麻木或刺痛。伴有疼痛的关节僵硬,限制了受累关节的运动。偶尔关节轻微肿胀。持续疼痛,肌腱从原来的损伤复发后持续疼痛或很久以后再发。

若病人下坡奔跑,可加重腘肌腱的疼痛。诊断时让病人坐着,患侧足跟靠在健侧膝上,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前方便出现压痛

【相关症状】

肌腱端炎 肌腱端是韧带、肌腱、关节囊附着到骨上的终端。肌腱端炎是反应性关节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肌腱在骨骼附着点局部的疼痛及压痛。以跟腱、足底肌腱、髌腱附着点及脊柱旁最易受累。重症患者可因局部疼痛使活动受限或出现肌肉失用性萎缩。

指间关节不能屈曲 伸指肌腱损伤的症状为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

腱反射亢进 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通常称为腱反射。一般将腱反射的活跃程度分为:

①消失(-):不出现反射;

②迟钝(+):低于正常的反应;

③正常(++);

④活跃(+++);高于正常的反应;

⑤亢进(++++);反射强,髌震挛、踝震挛阳性。 身痛 疼痛的部位分类广义上讲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心因痛三大类。然而多处疼痛一般系指四肢与躯干多部位具有躯体痛症状。这种分部广泛,程度不一,性质不一的疼痛也称作一身痛。诉有多处疼痛者,多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但是局部的病变也不应当忽略,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肌肉酸痛 因运动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对於参与运动的人而言是一个很普通的伤害经验。一般来说,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为急性肌肉酸痛与慢性(迟发性的肌肉酸痛)二种。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别於肌肉拉伤,而是指因肌肉暂时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现象,只有肌肉作激烈或长期的活动下才会发生,肌肉活动一结束即消失。通常,急性的肌肉酸痛会拌随肌肉僵硬的现象。

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 胸锁乳突肌肌腱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属风寒侵袭所致,是肌腱无菌性炎症及劳损。在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明显是其诊断之一。

【治疗方案及原则】

以下各种方法均可减轻肌腱炎的症状:用夹板或石膏固定肌腱或使其保持休息,热敷或冷敷(以对病人有益为准进行选择),局部用麻醉药物,和非类固醇抗炎药应用7~10天.秋水仙碱用于治疗尿酸盐沉积引起的患者疗效较好.在急性炎症被控制之后,,可每日数次进行有节制的运动训练(依其耐受能力逐渐增加主动运动量).

腱鞘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效制剂也有效.根据病情和部位选择醋酸地塞米松,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2ml,与等量或2倍1%局部麻醉剂混合(如利多卡因).若炎症部位不明确,可在疼痛最严重的部位试探性注射.必须注意不要注入肌腱内(此时阻力较大),以免使肌腱变得薄弱而在活动时发生肌腱断裂.炎症部位经3~4日后复查,常可发现确切的病变部位,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第二次注射.保持注射局部休息可以减少肌腱断裂的危险.应该事先告诉病人,偶尔会出现"注射后急性发作",这可能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效制剂的结晶诱发滑膜炎所致.上述现象多发生在注射后数小时以内,通常很少超过24小时,可用冷敷和短效止痛药物治疗.

为使炎症消退,每隔2~3周即应作局部注射或对症治疗,疗程为1~2个月.对顽固病例可考虑进行外科探查手术,清除发炎组织或钙沉积物,然后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除纤维骨性隧道松解手术或慢性炎症的腱鞘切开之外,很少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应在鞋的内侧置一楔形内衬或用矫形器以限制内旋。避免跑步直至跑步时疼痛消失,而下坡奔跑训练则应延迟数周进行。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