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疝筋膜修復術
這是一個重定向條目,與肌疝筋膜修補術共享了內容
目錄1 手術名稱2 別名3 分類4 ICD編碼5 概述6 適應癥7 禁忌癥8 麻醉和體位9 手術步驟10 術中注意要點11 術后處理
1 手術名稱肌疝筋膜修復術
2 別名肌疝筋膜修補術
3 分類骨科/肌肉、肌腱和滑囊疾病的手術/肌肉和肌腱斷裂的手術治療/肌疝的手術治療
4 ICD編碼83.6505
5 概述肌疝筋膜修復術用于肌疝的治療。肌疝是指正常肌肉組織的一部分通過破裂或缺損的筋膜向外突出于皮下,其常隨肌肉的收縮和松弛而時隱時現。多發生在脛前肌、腓骨肌、股外側肌、骶棘肌、肱三頭肌、腹外斜肌等部位。其大小不定,可逐漸增大。多數病人伴有輕度疼痛,可在壓迫或肌肉收縮時自行回縮,偶有發生嵌頓時,才造成突然劇痛及腫塊不能還納。另外如肌疝發生在神經裂孔處,可有神經受壓的部分癥狀。肌疝的治療,應視病人的情況而異,肌疝小,癥狀輕,又無進行性增大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對于病程短者,鑒于筋膜自身愈合能力較強,只須減少活動或局部彈力繃帶體外約束,大多可得以治愈。手術治療僅適合于癥狀明顯或肌疝較大者,一般采用單純縫合及筋膜疝修補或切開術。
6 適應癥肌疝筋膜修復術適用于:
1.凡臨床癥狀較明顯,肌疝裂孔較大,直接單純縫合筋膜有困難者。
2.因手術或直接損傷造成的較大肌疝者。
3.突發的嵌頓性肌疝不能回納者。
7 禁忌癥脛前肌疝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是脛前間室內壓力增高的代償表現。修補肌疝后可使脛前間室內的容積減小,壓力增高,誘發急性發作,因而,對小的肌疝,非但不必修補,反須將破口向近遠兩側擴大。
8 麻醉和體位1.上肢采用臂叢麻醉,下肢采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
2.根據肌疝的部位選擇適當的體位。
9 手術步驟1.切口 以肌疝部位為中心,做縱行皮膚切口,即可顯露筋膜裂孔及肌疝。
2.手法回納肌疝,如有嵌頓,應詳細了解肌肉變性的程度,應將已確認壞死的肌肉切除。
3.根據裂孔的大小,另做切口切取闊筋膜或就近切取皮膚,取其真皮層,作為筋膜裂孔的修補材料。
4.修補 按稍小于裂孔的大小修整切取闊筋膜或真皮層片,與裂孔邊緣的筋膜間斷縫合,然后縫合皮膚。
10 術中注意要點1.修補縫合要嚴密可靠,防止肌疝復發。
2.損傷2周以上病人,其裂孔處已為一層薄纖維組織所覆蓋,加之麻醉條件下肌肉松弛,故不易分清裂孔邊緣,手術時要認真檢查,切除纖維膜后再進行修補手術。
11 術后處理肌疝筋膜修復術術后用繃帶適當加壓包扎,2周內避免患肢過度活動。
相關文獻點此查看相關文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