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输血可能导致儿童一过性肾损伤
“异体输血并不是补营养,反而有可能增加一过性肾损伤的风险。”昨天,浙大儿童医院副院长舒强教授介绍了他们刚刚在美国匹兹堡血液管理年会上发表的研究,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自体输血。
上周,舒教授给一名10岁小男孩施行了一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手术很成功,更令他高兴的是,手术过程中,男孩没有用一滴异体血,而是将手术中流出的血全部净化处理后重新输回了体内。
“国内目前仅两三家儿童医院在推行这项举措。不少医生都认为在儿童身上开展自体输血意义不大,而且还要花时间和家长做科普工作,很麻烦。”舒教授说,由于儿童身上的血量不多,在手术中无法完全依靠自体输血,还要使用一部分异体血,这样的举措在许多医务人员看来有点多此一举。
“一般情况下,一个3公斤的儿童身上血量只有300毫升,手术中回收用血确实比较少,以心脏手术为例,大约需要800毫升的血,十岁以下的儿童都需要配合使用一点异体血。”舒教授说。
浙大儿童医院从2010年10月中旬在全国儿童医院率先启动自体输血,两年来做了1500例手术,已经从心胸外科扩展到了脑外科、小儿骨科和小儿普外科,节约了35万毫升血液。
除了节约用血,舒教授还想说一下他们今年上半年做的两个对比研究。
一个是300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儿的对照研究,一组接受异体输血,一组尝试自体输血,对比研究后发现使用异体输血的小患儿有5.5%存在一过性肾脏损伤。专家介绍,那是因为异体血内包含异体血红细胞,会增加肾脏负担,抑制体内的免疫力。
另一个研究是989例小患儿关于输血前后肺部并发症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异体输血是心脏手术以后肺部并发症的高风险因素。
舒教授说,虽然自体输血可能要增加一笔血液净化的费用,不过使用自体输血可以减少术后上呼吸机和监护的时间,患儿也可以提早脱离危险期,总体上还能降低医疗费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