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5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价值的比较

发布日期:2014-11-26 16:07:28 浏览次数:1598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绕下腔静脉而发育畸形的输尿管,是胚胎发育异常时,输尿管处于下腔静脉后,于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穿过并绕过下腔静脉前方,再经过其外方下行至膀胱。此病发生率为1:5 000,男:女为3~4:1[1]。根据输尿管环绕下腔静脉的位置不同分为低袢型和高袢型。低袢型一般在腰3~4水平,最常见,输尿管呈“S”形,合并右肾盂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高袢型罕见,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部分和肾盂几乎在同一水平,呈倒置“J”形或镰刀状,肾脏正常或轻度积水[2]。本组8例均为低袢型。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3]。比较5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价值:B超可了解肾盂和输尿管的积水程度,但不能作出病因诊断,仅能作为筛选检查方法。IVP可见右肾、右输尿管上段扩张,一般在腰3~4水平向中线走行,其远端输尿管不显影,无法显示输尿管全程。RP可显示输尿管全程,表现为右肾积水及右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呈典型“S”状。但IVP及RP只能提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能,因下腔静脉未显影,不能直观的明确下腔静脉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不能明确诊断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也不能排除腹腔肿物对输尿管的压迫推移。CT联合RP,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解剖关系,能明确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P可显示输尿管全程,并呈典型“S”状,输尿管上段扩张。作完RP后立即CT薄层扫描,在腰3~4水平可见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其远端绕行至下腔静脉前外方,明确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同时CT可鉴别输尿管移位是否由腹膜后肿瘤推移或合并马蹄肾。强调CT薄层扫描是避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狭窄段遗漏,本组8例诊断手术符合率100%,因此RP后立即CT薄层扫描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相对无创、简便、快捷而又准确的方法,图像直观,临床实用价值较高。MRU能较好地显示尿路解剖结构,尿路梗阻积水程度越重,MRU图像越清晰,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本组4例诊断准确率100%。

综上所述,5种影像检查方法中RP后立即CT薄层扫描和MRU诊断准确率最高,均为100%,两种检查方法均较简便、快捷、准确,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逆行输尿管插管失败时,MRU更具实用价值。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症状主要是腰部不适、感染、结石、血尿等,主要危害是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 治疗 上应当尽量保护肾功能,手术方法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端端吻合术[4],如合并结石,可同时切开肾盂取石。本组8例术后疗效满意,随访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肾功能正常。

【 参考 文献 】

[1] 刘忠国,温端改,严春寅,等.CT联合泌尿系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6):435.

[2] 周树军,张跃平,蔡晓晴.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J].罕少疾病杂志,2003,10(4):8.

[3] 高伯生,马腾骧,董克权,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J].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36-137.

[4] 吴介平.泌尿外 科学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1.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8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