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与手术治疗

发布日期:2014-11-08 10:16:57 浏览次数:1601

【关键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摘要】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14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均于术前采用B超、腹部平片(KUB)加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RP)、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而确诊,治疗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术后3~6个月复查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肾积水改善,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据多种影像学的检查,RP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可靠的方法,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治疗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在临床上比较少见。2003年4月~2004年3月间,我们收治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了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水平,特对198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4.2岁。病程3个月~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腰痛、腰胀不适并逐渐加重,1例伴发右肾盂结石。14例患者均无呼吸、循环等系统严重并发症。14例均经B超、腹部平片(KUB)加静脉肾盂造影(IVP)及逆行肾盂造影(RP)检查。B超检查14例均显示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1例伴发右肾盂结石。KUB加IVP检查右上尿路显影10例,表现为右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其中8例输尿管上段呈倒J形。14例RP检查均显示输尿管呈S形,并向中线移位,由此确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1.2治疗方法

本组14例均采用右输尿管复位矫正术。硬膜外麻醉,经第11肋间切口或肋下前“┓”切口,首先游离上段扩张的输尿管和肾盂,后沿下腔静脉向下游离至下段输尿管,并向上游离至下腔静脉后方。在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将扩张的上段输尿管或肾盂斜行切断,牵引远端输尿管向下腔静脉后方分离并拖出。根据肾盂和输尿管扩张情况,切除下腔静脉后之病变输尿管2~4cm,输尿管复位后行端端吻合。其中4例因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与腔静脉粘连严重,未能切除,在下腔静脉前方离断上下输尿管,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旷置,无张力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中输尿管断面修剪成斜面进行吻合,输尿管内均置双J管行内引流。

1.3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漏尿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左右拔除双J管内引流管。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右侧腰痛、腰胀不适症状消失,B超、KUB加IVP检查示右肾积水均较术前明显减轻,吻合口无明显狭窄。

2讨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也称输尿管前下腔静脉或环绕腔静脉输尿管,它是指右侧输尿管从下腔静脉后方环绕腔静脉,从其内侧横过腔静脉前方到达腔静脉外侧,然后恢复输尿管走向抵达膀胱。肾盂及上段输尿管变长并扩张,输尿管在到达腔静脉后方前形成“J”型或“鱼钩”型外观[1]。是下腔静脉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少见疾病。此病发病率为1∶5000,男∶女为(3~4)∶1[2]。本病多发生于右侧输尿管,极少数为左侧腔静脉后输尿管,且常同时合并左侧下腔静脉畸形[3]。本组14例均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根据X线表现将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分为两型,Ⅰ型(低襻型):是最常见的形式,IVP表现为右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然后弯向中线一个倒置的J型或鱼钩状,同时可伴有重度或中度肾积水。RP呈S形,并向中线移位。输尿管通常在腰椎3~4水平与中线交叉。Ⅱ型(高襻型):RP示腔静脉后输尿管部分和肾盂几乎在同一水平呈倒置J或镰刀状。肾脏正常或轻度积水。此型罕见,易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畸形相混淆。本组14例均为Ⅰ型。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输尿管梗阻症状。若因长时间的肾积水并发感染时,可有右侧腰痛、腰胀不适、脓尿、发热等,少数患者可因并发结石出现肾绞痛血尿,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症状,偶尔在B超或尿路造影时发现。本组14例主要表现为右侧腰痛、腰胀不适等输尿管梗阻症状,1例伴发右肾盂结石者出现血尿症状。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据多种影像学的检查,包括B超、KUB加IVP、RP、CT扫描等。B超检查可发现右肾积水及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可作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初步筛选诊断。IVP和RP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法,KUB加IVP可显示右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然后弯向中线一个倒置的J型或鱼钩状,同时可伴有重度或中度肾积水,但由于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输尿管上段常显影不清楚,梗阻以下输尿管常不显影,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则右肾不显影,故单凭IVP诊断有时比较困难。RP可使肾盂输尿管全程显影,显示输尿管呈S形,并向中线移位,其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可靠的方法。CT扫描可显示位于下腔静脉后的输尿管及其与下腔静脉的关系,增强扫描更利于二者的显示[3]。本组14例术前均用此法确诊。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治疗原则:(1)仅有轻度肾盂积水或仅有肾盏积水无肾盂积水者,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2)肾盂积水中度以上,输尿管上段扩张明显,影响肾功能时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3)反复发生感染,继发结石、出血等病变者宜尽早手术治疗[4]。

手术采用右输尿管复位矫正术。硬膜外麻醉,经第11肋间切口或肋下前“┓”切口,首先游离上段扩张的输尿管和肾盂,后沿下腔静脉向下游离至下段输尿管并向上游离至下腔静脉后方。在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将扩张的上段输尿管或肾盂斜行切断,牵引远端输尿管向下腔静脉后方分离并拖出。根据肾盂和输尿管扩张情况,切除下腔静脉后之病变输尿管2~4cm,输尿管复位后行端端吻合(输尿管断面修剪成斜面进行吻合)。对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粘连严重,未能切除,在下腔静脉前方离断上下输尿管,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旷置,无张力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本组14例采用此方法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吻合口无狭窄,无一例失败。

总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若病程越长,则肾积水越严重,术后恢复亦较慢。因此,对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梅骅,苏泽轩,郑克立.泌尿外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5.

2卓文利,靳风烁,李黔生,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协助诊断与手术矫正.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2):81-82.

3徐文坚,Sebastianlange.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

4苏建堂,吴宏飞,殷长军,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5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4):253-254.

手术治疗论文相关文章

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治疗57例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手术后感染控制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3例疗效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8例临床输尿管镜手术护理配合等离子射频手术与常规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疼痛异丙酚应用于黄磷烧伤患者手术麻醉临床观察腹腔镜在胆石症急性期手术中应用妇产科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临床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及护理体非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护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手术指征与手术适应证评价控制手术并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治疗垂体腺瘤64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