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殖腔外翻
发病机制:本病原发缺陷为组成脐下间叶组织、泄殖腔隔和腰骶椎的早期中胚层发育障碍。缺陷造成的结果:
1.泄殖腔分隔失败,形成永久性泄殖腔,其内有输尿管、回肠和一个残余的后肠开口。
2.泄殖腔膜全部消失,伴泄殖腔外翻,生殖结和耻骨支融合失败,并常有脐疝。
3.腰骶椎的发育不全伴有脊索膨大,形成脊髓中心管道疝(脊髓积水),骶区产生一个软的、囊性的、有皮肤覆盖的包块。有时位置不对称,残余的后肠可以包含两个阑尾,但没有肛门开口。小肠可能很短。男性常有隐睾,女性苗勒(Müllerian)管未融合,有完全性双角子宫、短而重复或闭锁的阴道。
来源网址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1
条 | 好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