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

发布日期:2014-10-06 05:59:28 浏览次数:1595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胶质瘤特色治疗专家贾栋教授】预约专线:电话:029--89519275 qq:930554509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

大脑镰旁脑膜瘤

单侧的镰旁脑膜瘤手术切除可采用半坐位一侧开颅。由于肿瘤深埋于大脑纵裂内肿瘤显露比较困难,因此手术切口设计时一定要达中线,骨窗内缘也要在中线上,但开颅时要注意保护上矢状窦,硬膜切口也应尽量达到矢状窦边缘并翻向中线。有时手术操作在大脑上静脉之间,深入大脑纵裂内进行,原则上对大脑上静脉应尽量保留,但当其影响肿瘤的显露时为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可以选择1~2条次要的静脉切断但中央沟静脉绝不能切断以免影响皮质中央区的静脉回流引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对于较小的肿瘤,可先找到肿瘤基底并切断其血液供应,然后分离瘤体与周围脑组织的粘连,完整取出肿瘤后电灼位于大脑镰上的基底。若肿瘤体积较大,则需先分离瘤体与周围脑组织粘连,逐一电凝进入瘤内的血管,并从内向外分块切除肿瘤大部,再处理肿瘤基底。基底广泛瘤细胞在大脑镰内呈浸润性生长时,应绕肿瘤基底切开大脑镰,将受累及的大脑镰一并切除以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率。

对于双侧生长的镰旁脑膜瘤,手术可以从肿瘤较大的一侧开颅,切口及骨窗均过中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上矢状窦。先切除一侧肿瘤,然后切开大脑镰,暴露并切除对侧肿瘤。若肿瘤两侧体积均比较大,手术也可采用双侧开颅,先切开一侧硬膜,分块切除一侧肿瘤,再切开对侧硬膜,分块切除对侧肿瘤术中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矢状窦,避免损伤渗入肿瘤供血的胼周动脉和枕动脉主干。应将肿瘤基底部位鶒的大脑镰切除,并注意处理大脑镰切口处的出血较粗大的血管需用银夹夹闭。

无论是哪种开颅,对中央静脉都应加以保护,防止损伤造成术后肢体运动障碍。为此,可采用自中央静脉或前或后方入路避开中央静脉,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可以达到保护中央静脉的作用。

大脑镰旁脑膜瘤一经确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治疗原则上应行手术治疗。有颅内压增高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基本要点如下。

⒈ 体位:前1/3者取仰卧位,头平放或略抬高;中1/3者仰卧,头前屈;后1/3者取半价值位或俯卧,头前屈并以头架固定。

⒉ 皮肤切口:可采用跨中线“]”或“[”形切口。

⒊ 骨瓣成形:可作一纵向长方形或方形跨矢状窦骨瓣,骨窗的2/3应在肿瘤侧。双侧生长型各1/2.邻近矢状窦,造成大出血。

⒋ 打开硬脑膜:打开范围距中线2.5cm.硬脑膜打开时注意勿损伤重要的引流静脉,尤其是中1/3段,以防止静脉性栓塞。

⒌ 肿瘤的显露与切除:沿大脑纵裂,选择无桥静脉的皮质区,将大脑半球牵离大脑镰,并由此渐深入探查肿瘤,直至暴露。电灼肿瘤与大脑镰上附着处,分离、分块切除肿瘤。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肿瘤微创治疗特色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点治疗中心,紧跟国际前沿的颅脑肿瘤治疗理念,打破传统的颅脑肿瘤治疗创口大、风险大、易复发、并发症多的局面,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同时神经内镜术中应用,创口小、手术安全性高,同时针对于颅内肿瘤切除,降低复发。

经十余年的发展,在高国栋主任亲临指导下,本病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已形成结构合理、高学位、高素质、年富力强的专业微创诊疗队伍,综合实力非常强。病区临床业务由贾栋副主任及李维新教授负责,项目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10项,现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10篇。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解剖组织被放大几倍或十几倍,为了适应显微手术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等国家的一些神经外科,兴起显微神经解剖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显微神经解剖资料。 显微神经解剖包括脑(神经、血管)和颅底两个部分,其中,脑的显微神经解剖以脑动脉为线索,颅底显微解剖分为鞍区、桥小脑区和斜坡区:经历十年多不断努力,国际神经外科界,已经完成脑显微解剖的实用研究工作,为显微神经外科的普及和规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的显微手术的培训,不再是显微神经解剖的学习,而是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平台,模拟实际的手术入路和试用各种新手术器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