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岩骨斜坡脑膜瘤怎么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07 13:29:20 浏览次数:1595

2010-12-31 09:37来源: 中国脑肿瘤网编辑:小田点击:次 | 在此选择字体:大 中 小

解剖学上认为岩骨斜坡区是指由蝶骨、颞骨和枕骨所围成的区域,这些骨构成了颅底的中、后颅窝。岩骨斜坡脑膜瘤是发生于此区的脑膜瘤。

解剖学上认为岩骨斜坡区是指由蝶骨、颞骨和枕骨所围成的区域,这些骨构成了颅底的中、后颅窝。岩骨斜坡脑膜瘤是发生于此区的脑膜瘤。

岩骨-斜坡型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诊断技术(CT、MRI、电生理检查)的提高,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激光及超声吸引的应用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对于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方式是由病变所在部位、生长方式、供血来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来决定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术入路: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颞下经岩骨前路入路等。

1.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岩骨-斜坡区脑膜瘤最有效的手术入路,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它能提供到达岩骨斜坡区的宽阔视野,缩短到达该区的距离,能够较清晰暴露同侧Ⅲ~Ⅻ脑神经和后循环的主要动脉,避免了对颞叶的过分牵拉和保留Labbe静脉。此入路适合于中、后颅窝病变的手术,特别适用于上2/3斜坡-岩骨区的病变切除。但对下斜坡的暴露效果不好。一般根据岩骨磨除的程度又分为三个亚型:①扩大迷路后入路:磨岩骨保留骨迷路完整,可以保留听力。②经迷路入路:即完整磨除骨性半规管,但需牺牲听力且术后脑脊液耳漏机会增加。③经迷路耳蜗入路:在①、②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磨除岩骨并使面神经向下方移位。

2.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对脑桥小脑角区,下斜坡区的病变手术,并能较清楚显露一侧Ⅴ、Ⅶ、Ⅷ、Ⅸ、Ⅹ、Ⅺ、Ⅻ脑神经和后循环的主要动脉。但此入路对岩骨尖、上斜坡和小脑幕切迹等部位显露不佳。

3.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亦即为额颞翼点开颅加断颧弓联合入路。该入路可提供更大范围切除中颅窝外侧部的条件,更广泛地暴露鞍旁海绵窦区,减少术中对颞叶的牵拉。但对脑桥小脑角区和枕大孔区暴露不好。

4.颞下经岩骨前路入路:又同颞枕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中、上斜坡及岩骨尖等部位病变的手术。

5.其他:尚有耳后经颞入路,扩大枕下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