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性出血的类型与诊断
www.ay91.com
时间:07-15 16:23:40来源:癌友网作者:癌友网
颅内肿瘤是一类治愈效果很差的肿瘤,尤其是颅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更加困难,患者常出现颅内肿瘤性出血的症状。颅内肿瘤性出血部分颅内肿瘤可以引起颅内出血特别是对于临床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由于起病较急需要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应引起医生的重视。据统计有5%~10%颅内肿瘤可能引起颅内出血。
手术治疗引起出血的肿瘤中,以转移性肿瘤要较原发性肿瘤常见。在转移性肿瘤中,以支气管肺癌黑色素瘤绒瘤和胃癌最常见,此外还有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在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出血中,以胶质母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最为常见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脑膜瘤、垂体腺瘤、脊索瘤和神经纤维瘤等也能引起出血,髓母细胞瘤出血多发生于儿童。肿瘤出血的类型依肿瘤的类别和生长部位不同而异,可有脑实质内脑室内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Wakai等人对45例肿瘤出血分析表现83%为肿瘤内或脑实质内出血,15%蛛网膜下腔出血2%硬膜下出血。
1.肿瘤内出血 脑实质内出血是肿瘤出血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为瘤内出血,仅15%的出血位于肿瘤周围。在原发性肿瘤的出血中,以胶质母细胞瘤、恶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和垂体腺瘤最常见;在转移性肿瘤中以肺癌、黑色素瘤、绒瘤和胃癌最常见,约2/3的肿瘤出血为急性起病。
2.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仅次于脑实质内出血的另一种类型多由位于脑表面的肿瘤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垂体腺瘤和转移癌引起其中,转移癌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要较原发肿瘤的发生率高。
3.脑室内出血 肿瘤引起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可由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或由生长在脑室内的肿瘤出血引起常见的肿瘤有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和转移癌等。
4.硬膜下出血 肿瘤引起硬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以转移癌最多见。出血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肿瘤出血流到硬膜下或由于肿瘤的侵袭导致位于硬膜下的桥静脉破裂相关的肿瘤还有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等。脑膜瘤有时可引起硬膜下血肿。
5.硬膜外出血 极少见,可由脑膜瘤引起。
所谓间接因素是指非肿瘤本身直接引起的出血。当颅压增高超过微循环灌注压时则血流停滞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管壁破裂,发生血管周围灶状出血被称为微循环出血。当颅压继续升高达到极为严重程度时,则致脑干移位和扭曲,发生大片出血被称为体循环出血。
通常肿瘤性颅内出血与其他原因出血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对于一位已知患脑肿瘤的病人突然病情加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时,肿瘤急性出血的可能性极大但对于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此时原发的肿瘤往往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异常部位的出血,又无其他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或原因的病例应怀疑有肿瘤出血进一步行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有报道在颅内肿瘤出血的病人中,约24%的病例是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诊断编辑本段回目录在CT和磁共振影像应用以前,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多靠外科手术或活检随着CT和磁共振的广泛应用,确诊颅内肿瘤出血已非难事绝大多数肿瘤性出血经CT增强对比后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对于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应注意与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高血压及烟雾病等脑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影像学如发现肿瘤病灶可以明确诊断。
在出血急性期CT片上呈现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或等密度区,伴有占位效应,强化后呈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密度影慢性期随血肿的液化吸收,出血的高密度灶转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但CT对位于颅底或后颅凹的病变欠敏感、有时不能将肿瘤内多发性小钙化斑与小出血灶区别开来。磁共振是目前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它不仅对出血的类型,而且对血肿的转归均能准确诊断能诊断CT所不能确诊的病变,特别是对于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此外,对于血图像运丰富的肿瘤应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