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裂孔疝1例并文献复习
【关键词】 肠系膜;裂孔疝
肠系膜裂孔疝临床少见,且是急性肠梗阻中最少见的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诊断困难,肠坏死率高,易造成休克和死亡。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婴,3个月,因腹胀、呕吐2d,伴抽搐1次入院。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阵发性哭闹,入院前1天曾排血便2次,量不多,呕吐黄绿色物,非喷射性,次数较多。发热,体温37.6℃。抽搐1次,病程中无咳嗽、流涕、腹泻等病史。入院查体:抽搐状态,四肢肌张力增强,意识模糊,烦躁,皮肤弹性尚可,呼吸促,口周轻度发绀,前囟平,无项强。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右肺为著。心率200次/min,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无明显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无反应,肠鸣音弱,约2次/min,肛诊直肠内有少量血性便。辅助检查:WBC10.7109/L,N0.30, RBC3.671012/L,Hb 82g/L,血K+ 5.4mmol/L,Na+ 115mmol/L,Cl- 80mmol/L,CO2CP 17.5 mmol /L。胸片:右肺斑片状阴影。左肺点条状阴影,腹部立卧位片:全腹多个中等液平,无膈下游离气体。入院诊断:肠梗阻,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血症),抽搐原因待查。于入院后急诊手术。
第一次手术经过:打开腹腔后见有较多浅黄色微浊之渗液,探查见肠系膜有7cm之裂孔,距回盲部10cm处以近约150cm回肠疝入,其近端被直径约0.15cm之索带绞扼至完全性肠梗阻,其近端肠管扩张,远端瘪缩,剪除索带见肠管绞扼处有一半环状压迹,肠壁弹性可,无坏死,疝入裂孔肠管壁增厚,色粉红,弹性佳,无坏死,行裂孔修补后行小肠疏导减压,应用0.25%利多卡因系膜封闭,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按生理顺序摆放肠管于腹腔,关腹。
于第一次手术后第4天出现发热、呕吐,腹片可见液气平面,膈下无游离气体,当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于原切口进腹,有混浊渗液约50ml,探查见距Trize韧带约80cm处小肠有一直径约0.1cm穿孔,有气体及肠内容流出。穿孔周围肠壁及大部分小肠轻度水肿,故术中诊断为小肠穿孔、腹膜炎。行小肠单口造瘘于左上腹,远端闭封旷置。冲洗腹腔后关腹。于第二次手术后第17天,经综合治疗控制了感染,生命体征平稳,营养状况允许,行肠闭瘘术,第三次手术后,恢复顺利,7~9d拆线完毕,切口愈合良,进乳后无呕吐及腹胀,尿便正常。共住院32d,痊愈出院。
2讨论
肠系膜裂孔疝属先天性腹内疝。腹内疝可为小肠系膜裂孔疝、结肠系膜裂孔疝,亦可为十二指肠旁疝,或为先天性纤维索带引起的内疝,而以肠系膜裂孔疝为多见。此病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肠套叠、阑尾炎、甚至急性胃肠炎,大多数以肠梗阻入院,术前很难明确为腹内疝,剖腹探查时才发现而确诊。其经过凶险,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肠系膜裂孔往往比较狭窄,压迫疝入肠管及肠系膜,造成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肠壁通透性增强,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第三间隙失液及电解质紊乱,并且比较严重,诊治不及时可发生休克乃至死亡。本例患儿有严重的脱水、低钠低氯血症,病程中出现抽搐,考虑为严重低钠血症导致细胞内水肿、颅内压增高所致。对于状态差的患儿,入院后应急检电解质、血液分析,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入院后第一组液体应为等张含钠液,然后根据化验单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当血Na+<120mmol/L时应以3%氯化钠纠正。在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尿量基本正常、血Na+达128mmol/L左右时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继续补充氯化钠。肠系膜裂孔疝往往疝入长段小肠,一旦发生肠坏死,可导致短肠综合征。所以对于肠梗阻,在短时间内一般状态差,发生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考虑到肠系膜裂孔疝的可能,不应强调保守观察时限,在积极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后,应尽早手术探查,避免肠坏死的发生。
本例患者第一次手术时探查无肠坏死,术后第4天发生小肠穿孔,考虑为梗阻解除后再灌注损伤所致可能性大。所以,对导致血运障碍的梗阻性疾病,在梗阻解除、血运改善后,应及时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减少再灌注损伤的危害,此为本病例的教训。
二次手术肠造瘘为距Trize韧带80cm的高位瘘,术后大量水电解质流失,我们采取积极补液、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在腹腔内无炎症、体温正常、无贫血、无电解质紊乱、正氮平衡状态下,肠造瘘术后17d行闭瘘术,术后转归良好。
复习文献:肠系膜裂孔疝并不多发,张学军报告其儿童医院儿外科10年共收治21例肠系膜裂孔疝[1],年龄15天~9岁,主诉发病时间为1h~7d,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发现缺血性坏死的12例,术后死亡1例。刘鸿坚报告青岛市儿童医院1990年~2005年共收治先天性腹内疝10例,其中5例为小肠系膜裂孔疝,3例为十二指肠旁疝,3例为先天性纤维索带引起的内疝。1例误诊为肠套叠,2例误诊为阑尾炎,2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王益钟报告10年共收治肠系膜裂孔疝8例,年龄12~69岁,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4例(其中2例疑诊为肿瘤性肠梗阻),肠扭转2例,急性胰腺炎并腹膜炎1例,急性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1例。此文并称:国内文献报告本病术前确诊率几乎为零[3]。
本病例与文献报告一致,术前诊断为肠梗阻,也说明本病术前确诊难度高,但只要考虑到肠系膜裂孔疝之可能,及早手术,有望治愈。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王丽娅,牛会忠,等.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21例诊治分析[J]. 河北医药,2006,28(5): 406.
[2]刘鸿坚. 先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治疗[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2):79.
[3]王益钟,张国雷,王国强,等. 肠系膜裂孔疝8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06,26(6):22.
来源网址